生活化教学与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结合王有文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5期   作者:王有文
[导读]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最终还是要落脚到与生活的实际联系中,而知识又是来源于生活的,所以要注重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就更是如此。
        摘要:无论是哪一门学科,最终还是要落脚到与生活的实际联系中,而知识又是来源于生活的,所以要注重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就更是如此。从之前人们要求将数学从高考中排出的呼声来看,大部分人仍然没有意识到数学学科的重要性,如果说社会学科是一顶王冠的话,那么数学就是这座王冠上最璀璨的那颗明珠。由此可见,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但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教师才要更加的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们切实的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作用。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数学;激发兴趣;深化印象;加强实践
        初中这个阶段的学生本来就有着叛逆情绪,但恰恰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年龄阶段,所导致了它的不可避免,那我们就要求教师尽可能的缓解学生的这负面情绪,激发出他们的数学学习的兴趣。生活化教学则能够有效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并且通过这种另类的学习方式,能够在他们脑海中留下一个极为深刻的印象,加深他们对于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最重要的是,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加强学生们对知识的实践能力,真正的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营造生活学习情境
        课堂导入是教师开展一节课的开端,课堂导入的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内容的质量,透过导入环节,教师也会建立对学习内容的第一印象,所以,在将生活元素与数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中,教师也应当在导入环节就融入生活中的元素,以便学生在进入数学课堂的开始就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
        例如,在《函数》这节课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心电图的应用”“游乐园玩耍”等生活情境进行导入设计,营造课堂中的生活氛围。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先使用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图片,如心电图、温度变化图等,让学生感受到变量之间关系。随后,教师再询问学生是否坐过摩天轮,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摩天轮的转动是否有规律。紧接着,结合学生的感受,教师提出将摩天轮的高度设为“h”,时间设为“t”,探究二者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并为学生出示随时间(t)变化、摩天轮高度(h)变化的图画。之后,教师再借由这一图像展开函数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导入设计,能够让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认识到学习内容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使得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导入之中,建立学习内容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主动地站在生活的角度思考学习的内容。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已经成为学生和教师都公认的真理,在此情况下,就需要教师能够尽可能地提高自己授课的趣味性,能够使学生乐意于参与进来。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则为教师开辟了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的方式,有效的一改以往学生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刻板印象,在带给他们新鲜感的同时,又能够增强它们的熟悉度,这将会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们对于数学课堂的参与度,真正的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教学营造出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教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学生们刚开始接触坐标系时,可能会有些陌生,这时教师能够用生活中学生们所具体感受到的方向来加以补充说明。其中一个最为直观的例子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地图,它就是一个二维的坐标系,上下方向为南北,左右方向为东西,其实它就类似于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观察和理解,使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积极的鼓励学生们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在一个自己较为熟悉的生活体验过程中,也能够更加的激发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显而易见,当教师从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内容出发进行教学时,能够减少学生对数学内容的陌生感,让学生从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入手,提高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和学习的兴趣。
        三、深化数学知识印象
        抽象性是数学学科的教育特点,也正因为这一特点,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只是通过枯燥的反复训练,那么不仅学生会产生厌烦,长此以往下来,也会使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印象越来越差,从而导致恶性循环。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提供给学生们记忆数学公式和理论内容的另一种方式,通过自己的生活中的实践案例,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从而带动他们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也更加牢固,那么他们在之后遇到相似内容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之前所经历过的事情,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时,圆这个图形,因为它自己特殊的曲线和弧度,让人觉得束手无策,那么在数学学习中,可能也会造成学生们的一些困惑。那么这时教师就可以积极的鼓励学生,去思考一些与圆有关的,自己生活中实际感受到的相关内容。这时我就会举一些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例子,来帮助学生进行思考,比如会问学生为什么车轮是圆的呢?然后使学生们自己画一个圆,大多数学生都会用到圆规,那么可以使学生观察这个圆有什么特点?即圆心到周长上点的距离都相等,正是因为这个特质,所以才会导致车子在行进过程中不会上下颠簸,通过这种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知识的记忆程度。
        透过上述案例能够表明,教师利用生活化实例展开数学知识的介绍,能够让学生在加深对生活事物印象的同时,提高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质量,同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以便让初中数学课堂的教育效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加强数学知识实践
        如果学生只会一味的做题,那么根本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数学并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解开二次函数,使用微积分,更重要的是能够真正地培养他们,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利用,能够拥有数学思维,从而在以后的学习生活道路上都走得越来越坚实。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能够在学习阶段就培养学生们将知识加以实践利用的思维意识,并且在学与用相互交叉,相互支持中,更加有效的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所以,教师应当基于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练习题。
        例如,在教授“利用频率估计概率”时。对于这节课,事先让学生们准备一个硬币,然后向上抛出,猜测桌子上的硬币有哪几种情况?它们的概率又是多少?这样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就得出每种情况的频率,之后就可以结合这个频率来估计它的概率。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理解这节内容的特点,之后可以再举一些其他的例子,帮助学生加深思考,比如在一批工厂制作中的乒乓球中,如何检测它他们的质量问题?这些小小的案例都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加深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可见,教师基于数学学科的教育内容为学生设定生活化的习题,能够引导学生将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彰显数学学科的实用价值。
        总之,对于初中阶段的数学课来说,引进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它能有效的帮助教师来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它帮助学生以一种另类的方式,深化对于知识的印象。最重要的是它加强了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这样才能真正的培养出一个具有综合数学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褚惠杰.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
        [2]崔小玲.如何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J].学周刊,2017(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