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生课堂教学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改善,但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较小,并且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随意性较大,这就使得教学往往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因此,如何构建一年级数学高效的课堂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一年级数学;高效课堂;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自信心
小学是学生的起航阶段,也是最重要的时期。并且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直接影响着今后数学课程的学习情况。因此,构建数学高效课堂是至关重要的。但由于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使得“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累”,此外,导致教学效果也呈现出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况。因此,教师应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出发,并运用合理的手段展开教学活动,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启发,还能够为学生今后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本文笔者以小学一年级数学为切入点,从“创设情境、形成素养、营造氛围”三个方面对高效课堂的构建展开探究。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必要性。而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恰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创设故事化、生活化、游戏化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维持他们的有意注意,还能够使学生的好奇心逐步转化为兴趣、爱好等,从而保障教学活动顺有效的展开。
例如:在“认识人民币”教学中,笔者首先出示课件,展示古代纸币“交子”和铜币“开元通宝”,让学生们猜一猜这是什么。由于这一情境给学生视觉冲击,他们的注意力马上转移到认识古代纸币和铜币这两件事物中,并且有的学生提出:“古时候人们花的钱”。在此基础上,笔者因势利导,提出:“你们知道现在的钱是什么吗?”学生们都说出:“人民币”。随后笔者给学生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猜一猜各种人民币的面值为多少。这些实物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有的学生看到1元的人民币,说出:“因为上面有1这个数字,可能是1元”,笔者再次提出:“有可能是1角吗?”随后取出一张一角的纸币,让学生对比这两张,观察有什么不同点,学生说出“字样、颜色、图案都不一样”这一结论。笔者再次补充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认识人民币可以从图案、字样、颜色、数”来判断,关键还要看单位,进而使学生认识了“元、角、分”。
二、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自信
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教书育人的媒介。在紧张的氛围内,小学生只能产生压迫感,自卑感。只有在和谐民主的氛围内,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此外,一年级阶段,教师的每一个话语,每一个鼓励的动作也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进而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顾忌每个学生的心理感受,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要以鼓励为主,并将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例如:在“6—10的加减法”教学中,当遇到像“6+1”这种问题时,笔者将问题留给了成绩稍差的学生,他们能够得出“7”这一正确结果,这时,笔者及时表扬这些学生,使他们获得了一定的自我效能感。而遇到相对较难的问题,像“9+7”这种,多给成绩较好学生回答的机会,这样使得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符合了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帮助他们不断完善自我,建立自信。
三、形成素养,提高学生能力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起点,并且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而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从多方面展开的。首先为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由于学生刚步入小学阶段,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当教师讲课或者学生发言时,学生往往不懂得如何倾听,这时,教师就该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并运用鼓励的语言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对认真听课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不认真听课的学生以目光暗示。其次为学生勇于发言的习惯,针对学生不知如何发言的情况,教师应引导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以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表达。最后还要培养一年级学生合作、读题、审题等方面习惯,从而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以提高,也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夯实基础。
综上所述,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要渠道。只有学生具有参与意识与高涨的学习热情,课堂才能发挥其本身的价值。但由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数学学习中,对数学知识难以产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应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教师还应注意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发挥教育机制,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自信心。此外,一年级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关键期,教师也应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形成良好的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以促进他们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宗发.探究小学一年级数学有效课堂教学[J].知识窗(教师版),2018(10).
[2]胡永康.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心得[J].新课程(小学),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