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改倡导教学理念的更新,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注重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而课堂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主要依靠课堂教学来实现。因此,如何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结构,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最大限度地进步与发展,理应成为广大教学工作者当前应重点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就对如何在新课改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这一问题浅谈一二。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导学;直观;合作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和机械练习为辅。在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学生学习兴趣持续低迷,学习效果不甚理想。对此,要想从根本上扭转数学教学长期低效的现状,促进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与生成,教师就需从新课程理念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当中与学生发展以及教学实际不相适应的环节进行及时地优化调整,以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性及生动性,从而促进有效教学目标地更好达成与实现。
一、实施趣味导学,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亦是如此。试想,如果教师在一上课就直奔主题,平铺直叙,就势必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测量”这部分内容之初,我先是出示了两条相同长度的相交线段,并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哪个更长。待学生简略估计后,我又出示了装在两个不同容器中的水,并问学生哪个容器中的水更多一些。待学生汇报了自己判断的结果之后,我继续说道:“到底同学们的判断准不准确呢?下面,我们用尺子来量长度,将水倒入量杯中进行测量。”如此导入,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体会到了感官不一定可靠,需借助测量工具才可以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这便为新课引入作了铺垫。
二、通过直观呈现,增强数学教学形象性
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还有待提升,且更易接受直观的知识或事物,而数学学科却极具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征,仅凭教师一味地口头讲授非但不能深化学生的理解认识,甚至还会在极大程度上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厌恶情绪。
此时,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数学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教师不妨运用这一现代教育手段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地呈现出来,以增强数学教学的形象性,巧妙化解教学难点内容。
在教学“位置与方向(一)”这部分内容时,我先是运用多媒体呈现了校园示意图的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感受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之后,我出示了天安门地区和动物园的示意图,并让学生描述了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在这之后,为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一边播放课件,一边让学生观察街心广场的分布,回答车站、公园、银行、饭店各在街心广场的什么方向。如此,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仅增强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形象性,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最大限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
三、倡导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其不仅是对传统“师讲生听”教学模式的颠覆与变革,更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做好自身角色的转变,引导学生基于合作学习这一形式来亲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以“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为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我让学生四人为一组,利用若干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拼成任意几个长宽不同的长方形,并做好记录(长、宽、正方形的个数、面积)。在填好表格后,各小组讨论: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通过交流探讨和我的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得出长方形所含的小正方体的面积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进而抽象概括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长乘宽。如此,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还锻炼和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现了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进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无论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如何变换,都应注重实效,都应以实现学生的能力发展与素质提升为目标,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领会、吃透课程标准,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及时反思教学行为,使之能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相契合;另一方面要注意挖掘学生潜在的积极因素,从而有效改善教与学的关系,实现小学数学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胡莉.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8):113.
[2]林长玉,欧阳善勇.新课改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