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高年级数学情境教学活动的开展措施要在课前推行情境自学活动;要在课中推行情境任务学习活动;要在课后推行情境汇报学习活动,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打造一个有趣、轻松的数学课堂,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本文提出了要利用情境教学来推行小学高年级数学活动,并且总结了具体的开展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情境教学;活动开展;措施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要维持趣味性的教育模式不能一味推行游戏教学,因为高年级小学生讨厌过于活泼幼稚化的课堂活动,他们更为趋向于喜欢解决实际的,生活化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要利用情境教学来推行小学高年级数学活动,并且总结了具体的开展措施。
1.课前——情境自学
利用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究,所以小学高年级数学情境教学活动的开展措施要在课前推行情境自学活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活动离不开课前自学活动,利用课前自学能够实现对课堂内容的预习整理,预留更多的课堂时间开展合作探索,同时也确保数学学习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尽快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前自学兴趣,教师要利用情境来创设自学环境,具体做法就是让学生带着情境生活化的理解来去自学问题。例如:《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让学生用数学工具来制作长方体框架。结合框架制作和导学案内容来了解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及特点等。这样的自学活动有操作、有阅读、有思考,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协同作用下自然能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复习。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它也会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的情境教学十分有利于加强课堂教学的效果,情境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生成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并积极主动的去求知。
2.课中——情境任务
情景式教学注重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借助于情感活动的参与提高学习效率,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种实用性和有效性很强的教学模式,小学高年级数学情境教学活动的开展措施要在课中推行情境任务学习活动。数学课堂中的教育教学活动要确保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探索,而愉悦感受就是要让学生在情境任务之中去合作学习。因为情境任务能够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合作学习,这样趣味性与任务性、生活性结合的学习活动自然能够实现对学习的促动。
例如:圆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课中给各个小组发下圆柱模型,然后请同学们动手实践,计算出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这样的情境任务中,学生合作丈量圆柱底面直径、计算侧面高等,结合教材自学来完成任务。这个任务完成后,教师还需要接下来进行进一步的情境任务创设,请同学们完成多媒体课件上展示的“圆柱直筒需要的纸盒面积;圆柱油桶的容积计算”。这样情境任务不断延伸,数学学习活动变得更为丰富多彩。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改革需要,紧扣数学学习多元化的目标要求,引入情境教学方法,构建生动、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引导教学元素之间的互动。
3.课后——情境汇报
小学高年级数学情境教学活动的开展措施要在课后推行情境汇报学习活动。小学高年级的课后学习也特别重要,作业是主要的形式,为了凸显情境教学的作用,教师可以在课后安排情境汇报来的作业活动。所谓情境汇报类的作业安排要让学生根据情境内容来进行学习汇报,汇报的内容围绕情境展开,实现了趣味作业的有效开发。例如:比例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公布了情境任务,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自己绘制的家庭平面图,然后介绍一些自己家里面的格局。这种平面图学生很感兴趣,会从内心觉得“原来老师家里面是这样的啊!”然后,教师就公布情境任务:同学们,你们也按照比例尺的知识来绘制自己家里面的“家庭平面图”吧。这样的作业安排后,学生要回到家里面用米尺来丈量各个房间的长宽,然后计算出图上距离,最后完成绘制。在第二天课堂汇报的时候,教师可以请同学们投影介绍自己家里面的平面图,还可以介绍自己家里面的布置与安排,生活情趣浓厚,学生兴趣高涨,数学科学素养自然形成。总之,情景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给学生们带来的是具体的认知,真实的感受,并且能够使教学内容不再枯燥乏味,使学生带着兴趣学习,尤其是信息技术取得飞速进展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学开始将其加以运用。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数学情境教学活动的开展措施要在课前推行情境自学活动;要在课中推行情境任务学习活动;要在课后推行情境汇报学习活动,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打造一个有趣、轻松的数学课堂,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探究[J]. 冯淑慧. 华夏教师. 2019(31)
[2]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之我见[J]. 王琨. 课程教育研究. 20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