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课堂德育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5期   作者:刘湘
[导读] 本文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主要探究高中化学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不断的加大,同时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不仅对专业技能方面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同时对于人道德层面上也有着一定的要求,加强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化学是高中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与人格理念,对于促进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主要探究高中化学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措施。
关键词:高中化学;德育教育;渗透措施
        化学学科的学习与其它学科相比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同,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德育是教学工作开展的首要内容,德行是一个人的立世之本,同样对于人发展的高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应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教学环节中进行有效的渗透,从而增强学生化学德育水平,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成果,更好地促进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开展。
一、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化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因此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科学是促使社会向前发展的阶梯,是促使学生认识未知世界的重要方式。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到另一种形式的知识,其中就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很多生活中富有神秘色彩的生活现象都能够通过化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解释,能够有效的促使学生知识层面的有效拓展,促使学生自综合素养的有效提高[1]。
        比如生活中人们常说的“鬼火”现象,通过对白磷性质的有效学习,就能够清晰的得知“鬼火”之所以通常发生在坟墓周围,是因为人的骨骼中含有大量的磷元素,在尸体腐烂后磷元素会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而生成磷化氢,磷化氢的质量比较低并且极易产生自燃现象,当空气流动时,自燃的磷化氢会跟随空气的流动而产生流动,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鬼火会跟人跑”的原因。对化学知识进行有效学习,能够探寻迷信事件背后的奥秘,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课上注意力,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生活中的神秘现象,促使学生正确地理解与掌握化学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推动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
二、加强化学实验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化学实验能够不断进行深入探究的必要条件。化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科学家在前人的基础上一步一步的探究发展得来的,每一条化学定理、实验方法都是科学家经过不断的假设、实验、检验、修正,最终进行完善所得到的,因此在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实验和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视,促进学生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促使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科学精神的培养[2]。
        比如在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对于化学知识的讲解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完全照搬教材中的结论,通过实际的实验结果对结论进行验证,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当教师最终得出的实验结果与教材中的结论存在一定的出入时,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对产生原因进行探讨,并对解决方法进行有效的讨论,能够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有效掌握,使得学生形成细心严谨的学习态度,对于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了解我国化学发展历史,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唯一没有出现文化断代的国家,因此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代人们在化学发展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冶金、陶瓷、火药等技术,我国都是世界上发明或使用最早的国家之一。在近代化学发展史中,也涌现出一批批的化学家,徐光宪教授、帅志刚教授、黄春辉教授等都为我国化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我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1965年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使得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利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命活力蛋白质的国家;1982年氮肥的产量成为世界第一,这都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有效提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我国化学发展历史进行了解,能够有效的促使学生眼界的开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能够有效促使学生爱国情感的产生,在之后为国家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3]。
四、认识科学与技术的价值,培养和提高环保意识
        化学技术在推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化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与之同时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使得化学的发展遭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在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有很多关于化学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正式的课堂教育形式,能够正确、客观的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认识,从而正确地认识科学与技术。
化学领域的不断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已然存在本质上的矛盾,每一名学生都应充分地认识到化学环境污染对人类自身的发展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因此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比如教师可以在高中化学课堂上讲述一些环境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和减轻环境污染的方法,促使学生对于化学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不断的深入,对于促进学生环保自信心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环保实践活动中,能够有效促使学生提高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探究深度,身体力行地做好环保工作,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为环保事业添砖加瓦[4]。
五、充分调动非智力因素,促进良好意志力的培养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很多家长对学生进行溺爱,导致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心理素质也比较弱,促进学生良好意志力的培养是德育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古今中外的化学家在对化学原理或现象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实验的次数数不胜数,经历过无数的失败才迎来了最后的成功,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这正是当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欠缺的。
        比如在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中对于学生的意志力进行有效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大量演示实验的方式,促使学生在不断实验的过程中对化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探究,培养学生养成善于动手、不怕吃苦的精神;在探究实验开展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思想的有效发散,不拘泥于一隅,大胆的设想,促进学生思维层次的拓展,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对科学进行有效的探究,使得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品质,促使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5]。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中渗透德育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从以上列举的几方面入手,多方面、多角度对德育进行有效的渗透,促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德育内容的体验与理解,使得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进而推动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更好开展。
参考文献:
[1]胡建德.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化学课堂德育渗透的新途径[J].人文之友,2018(23):36.
[2]胡小勇.高中化学课堂中渗透德育的路径刍探[J].成才之路,2019(18):11.
[3]范春杰.浅谈高中化学课堂德育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8(14):179.
[4]张阳阳.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德育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8(12):87-88.
[5]王君霞.关于高中化学学科课堂德育教育渗透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7(32):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