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航道工程信息化建设研究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期   作者:季飞飞
[导读] 港口航道工程建设开通了水上运输通道,使得船舶运输更为便利
          摘要:港口航道工程建设开通了水上运输通道,使得船舶运输更为便利,当前的港口航道工程建设,已经在施工的各个环节引入了信息化建设模块,使得工程建设更具现代优势,可基于信息模型评测通航压力,维护航道的良性运输,港口航道构建了数据化、智能化的建设方案,助力了我国航运的新建、发展,应加强对港口航道的信息化功能开发,使得港口航道建设减轻劳动力,提高通航效率。
           关键词:港口航道;信息化;建设
           引言
           信息化建设为港口航道施工开辟了新的思路,也使得港口航道开辟了更高效的航路,全面为港口航道上的货物装卸、运输补给、检修保养等提供了参考依据,港口航道建设与地域环境有着紧密的关联,应结合港口航道的环境,运输需要等进行施工分析,保障港口航道工程符合应用标准,信息化的工程建设平台,更深入的了解了海洋自然特性,并对航道的深度、宽度,码头的长度、深度等进行了精确的勘测,使得河提建造更具安全性,保障了轮船运输的行驶便捷,应借助信息模式,尽可能的对港口航道开发利用,拓展有效空间面积,使得港口航道工程推进我国的海上交通运输发展。
           1 港口航道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水文信息采集
           信息化建设平台,使得港口航道水文信息,以至于地域信息、环境空气信息、货运流量信息等能够被集中采集,可信息化核查采集的资料数据,对于其中有疑问,可能性的偏差数据进行预警,构建港口航道的工程建设数据库,便于展开港口航道有关施工条件的参数分析,可布置工程沿线采集点,将工程所处的现场环境一览无遗的记录下来,为施工组织提供意见,便于搭建更具效率的施工建设方案1。
           1.2 航道信息监控
           信息化建设模式,可全程进行建设跟踪,通过航道监控系统,施行激光航道流量检查,并虚拟AIS航标发射站,能够分别在航道的急弯处、汇流处、锚泊区等重要的位置,进行无死角监控,以便于做好施工的安全预防准备,分别结合工程建设的推进情况,进行监控汇总,将收集的视频与图像资料,作为施工管理的依据, 能够有效的指挥施工开展,避免港口航道交叉作业、不恰当作业,不仅能够对主体工程进行监管,同时还能够对隐蔽区域进行观察分析,随着施工的进展时刻收集航道信息,构建动态化的港口航道施工管理模式。
           2 港口航道工程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2.1 信息系统不够健全
           港口航道建设涵盖了多种学科问题,管理中的问题也比较复杂,信息化建设还只能单一的从信息的收集、工程的监督、工程模型的建立等角度进行干预,缺乏全面的、多学科的、多管理视角的信息建设辅助模式,信息系统整体上不够健全,我国港口航道的建设比较晚,且我国的地域差异比较大,在信息建设上缺乏经验。
           2.2 相关人员的信息能力不足
           信息化建设中,始终需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信息的施工安排、组织、技术分析,但由于港口航道有关的施工人员缺乏信息处理能力,无法充分的发挥出信息建设的优势,功能利用率低,使得信息化的建设条件下,施工人员仍旧按照比较传统的方式进行港口航道施工,部分港口航道施工建设对设备利用重视度不高,没有配备现代的信息工具,使得港口航道施工管理上,难以真正借助信息技术得心应手的指挥。


           3 港口航道工程信息化建设策略
           3.1 客户服务信息化建设
           信息模式首先应服务于信息的采集管理,当前港口航道施工中,信息量比较大,信息的复杂性是影响港口航道质量的基本条件,在信息管理中,应了解企业的施工目的、港口航道的工程规模、工程量、工程技术主要形式,对于未来的运输流量、运输岗岸需求进行分析,使得施工充分的为运输服务提供保障,信息化模式下应争取构建生态施工方案,集成港口航道的技术模式、人员组织架构、设备需求等,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航道线路,为开辟新的航道提供模型,并在信息空间中,加强施工的各部门联系能力,使得信息更加便捷的共享,能够加强人员之间的交流,及时结合施工问题合议出应对措施,在人员的统筹管理中,可通过信息预警,对港口航道施工的问题早期做出应对反应,减少施工中的成本损失。
           3.2 信息全球化的建设
           信息化建设目前多停留在工程本身,至多能够为港口航道的流量进行预测分析,很少展开全球化的建设思考,由于港口航道与全球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经营联系,施工中,应进行全面化的建设分析,囊括其他国家的有关信息建设方案,依托于大数据分析,对于全球公开的港口航道施工路径进行整理,分析出与港口航道当地施工建设相契合的部分,从而进行技术方面的创新,应拓展到海外领域,构建更全面的施工信息,通过大数据载体,对于现有的港口航道工程任务审核、评估,分析其建设形式与其他国家的相应建设模式差距,通过模型的建设,优化港口航道传统形式,这一点需要依托于较为专业的人才施行,港口航道信息化建设中,应注重对人才的选拔、培养,从世界角度进行港口航道信息化施工管控。
           3.3 全方位服务信息结构建设
           港口航道是一项比较系统化的工程,应在信息建设中,构建健全的结构体系,使得信息系统应用率更高,应数据化调控航口接收、传输的有关资源,对施工进行跟踪分析,结合历史完工情况,衔接下一阶段的施工步骤,形成比较完整的信息结构链,促使施工环节紧密衔接,具体来说,若需要进行港口航道施工中的淤泥清理,则可在淤泥设备、港口航道的指挥部中间构建传输网络,进行航道数据编码,跟踪并识别各个航道的淤泥处理情况,集成各个航道的施工进度,使得港口航道建设中、后期维护的进展能够被实时把控。
           3.4 增加建设投入
           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建设投入一方面要落实在信息化硬件上,一方面要落实在人员能力上,应做好港口航道有关信息建设的设备准备、维护,提供港口航道施工信息处理的基础,针对当前普遍应用的信息施工技术,进行人员组织培训,学习信息化建设知识,掌握信息建设新理念,降低在港口航道施工中的劳动力,应结合经验构建港口航道施工中的信息问题清单,处理存在的信息建设问题,将信息建设形式与人工处理模式结合起来,满足未来港口航道工程的使用需求,还应对已有的信息系统进行评估,分析信息系统的实用功能,挖掘并拓展信息空间,提高信息建设的利用率。
           4 结论
           港口航道信息化的建设还处于摸索的过程中,未来港口航道信息化建设将逐渐的渗透到施工的各个领域,成为施工参照的信息载体,应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并利用更为先进的信息系统模式,监督港口航道施工进度,通过信息化模式下设备的准备、人员的协调培训,而提高信息建设的功能应用价值,充分的保障港口航道在信息化建设模式下,顺利的完工,达到相应指标要求,满足海上航运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金科,范羲剑.浅谈港口航道工程的信息化建设[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38(5):229-230.
           [2]徐小迟.加强港口航道工程信息化建设[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7,14(1):30-31+33.
           [3]孙跃峰.港口航道工程信息化建设港口与航道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裂缝控制体会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8,5(18):50-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