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实际运用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5期   作者:黄传龙
[导读] 本文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摸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画图运用策略。
         摘要:题目理解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一直都是难点和重点,利用图形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题意,并能将已知条件关系、未知求解导向等问题更加形象的展示出来。本文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摸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画图运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画图教学;创新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由于年龄关系小学生对于具象图形有更加强烈的认识感觉。画图在小学数学中比较常见,它能以一种直观形象的表现方式帮助学生了解题目中所隐藏的数量关系,老师合理的使用画图对于小学生强化数学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运用画图来解决实际问题,可以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一、小学数学画图教学中的有效性原则
         (一)画图要有明确的目的
         首先我们在上课之前会带领学生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在教授完本节课内容后,老师也通常会带领学生进行内容和知识点的总结,在课前和课后的两个环节中我们一定要明确画图的目的,杜绝画图的随意性。例如我们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一课中,老师在课前可以向学生画图提问“我们上节课程中的三角形的内容都包含什么?”“三角形的内角都有什么特点?”“三角形有几种类型的角度?”,这些问题带有明确的目的性,为我们加强记忆奠定基础,但是老师也要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内容调整画图内容。
         (二)画图要注重手脑并重
         画图教学过程可能只需要双方动脑或者用嘴叙述,但是我们目前的教育方式更加强调画图教学需要手脑并重。小学生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具象事物对于学生的记忆尤为深刻,所以手脑并重的画图方式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果只是单纯的画图和回答,那么很可能学生过几天就忘记了。例如老师在课堂中针对某些内容进行画图的时候,可以倡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纸笔、计算器、量角器、等进行描绘,另外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数学模型,以此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图形想象力。
         二、在小学数学中应用画图策略的具体路径
         (一)巧妙运用图形,解读数学内在信息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在应用题中也有一些描述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比较直观,很多复杂的数量关系在他们的头脑中经常互相缠绕,具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特点。此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育引导的作用,巧妙运用图形帮助学生对应用题中的复杂数量关系进行“剥丝抽茧”,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题目内容,让数学关系形象化。


         例如,假设水果店的货架上摆放了三十个苹果,而鸭梨的数量是苹果的三倍,香蕉的数量是苹果原有的数量再加上其四倍的数量,那么现在超市的货架上的苹果、鸭梨以及香蕉的数量是多少呢?这样的问题在小学生看来非常“麻烦”,自己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去考虑和分析,老师可以先帮助学生进行分析数量关系式,建议采用类似于下图表示:

         用图形将货架上的商品更加直观的数量关系表达出来,避免了学生的思维混乱,老师要更多的深入研究如何帮助学生使用图形,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运算效率。
         (二)构思运用图形,建立数量关系模型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塑造和形成阶段,很多学生对于数量的规模和大小并没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因此在做题的时候经常会判断错误,解题的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计算质量。面对这样的问题,老师需要构思如何帮助学生运用图形,并建立数量关系模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数学思维。
         例如,小欣的父母开了一个农场,里面有一百只小鸭子,但是小鸡的数量比小鸭子孩多四分之三,那么小鸡的数量又是多少呢?由于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建立一个数量对比模型,单独依靠想象很难完成运算,老师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将已知问题进行描绘,让已知信息变成图形,如下:

         这样的表现形式就更加直观,学生们也能够理解“多四分之三”的含义,借助线段图建立一个清晰明了的数量对应关系是,让学生迅速找到解题思路,对于学生清除多余信息、扫清解题障碍有较大帮助。
         三、适当借助线段图,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更多的是带领学生认识数学世界,帮助学生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解答,但是这只是现阶段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采取的教育目标,我们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3]。很多问题看起来非常复杂,学生在初步读题的时候很容易犯难,不知道如何下手,解题的思路也千头万绪,老师此时就要借助图形,既要帮助学生了解题意,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机。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强调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向将数学问题进行简化或变化,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数学思维能力是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学习高阶数学的综合素养之一。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由于年龄关系,对于具象事物有这更加强烈的感知能力,因此画图更符合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方式。我们在实践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巧妙运用图形帮助学生将问题“化繁为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实现小学数学教育创新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元素挖掘与生活化教学设计[J]. 尚国华.名师在线.?2020(01)
         [2]信息技术:数学教学的一把“利器”[J]. 尤静斐.数学教学通讯.?2019(34)
         [3]从生活化到数学化,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思路[J]. 曹武.数学教学通讯.?2019(31)
         [4]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 李高伟.基础教育论坛.?2019(34)
         [5]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J]. 朱生兰.学周刊.?202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