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5期   作者:贺晓慧
[导读] 本文旨在对提升高中阶段化学作业整体有效性的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摘要:在高中课程之中,化学属于重要学科,通过化学教学,可以加深高中生对宏观世界以及微观世界的整体认识,有效培养其综合素养以及综合能力。而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延伸,作业是高中生对课上所学只是进行理解、运用以及巩固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化学作业,能够对高中生自学能力加以有效培养,并且有效培养其科学素养。本文旨在对提升高中阶段化学作业整体有效性的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有效性
       
        前言:对于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来说,通过化学作业能够巩固高中生课堂学习效果,同时能够对高中生化学知识的具体掌握程度加以检验,更能够对高中生的化学思维加以有效培养。所以,化学教师需对作业加以重视,在化学作业加以设计期间,应当避免无意义性、盲目性以及重复性,化学教师需根据学科规律来对课后作业加以设计,这样才可有效提升作业整体有效性。
        一、激发高中生的作业兴趣
        (一)设置不同的作业类型
一直以来,练习册以及练习卷都是高中生主要的课后作业,这种作业非常枯燥,难以让高中生发挥出自身能动性,此种机械、单一的作业形式会让高中生感到身心疲惫,渐渐对化学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在对作业加以设计之时,化学教师需抓住高中生心理,尽量设计一些高中生非常感兴趣,形式新颖、一题多变的作业。如此一来,能够吸引高中生注意,同时激发高中生做作业的兴趣,调动高中生的创造性以及主动性。例如,在完成“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教学以后,化学教师可给高中生布置一个小论文,论文题目为:浅析饮食和人体健康。该论文题目与现实生活非常贴近,同时是时下非常流行的一个话题,高中生通过学习以及资料查阅可以表达自身想法,进而加深高中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认识及理解。
        (二)设计生活化的作业背景
如今,化学在人们生活当中发挥出极大作用。但多数教师实施的教学都与现实生活以及生产实际相脱离,这让化学教学变得十分教条,并且非常枯燥,也让化学作业变成对巩固双基的一种机械练习。如今,新课改这一背景之下,高中化学当中出现不少工艺流程,比如,由铝土矿当中获取铝这一内容就是旧教材当中的没有的。同时,最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卷当中的非客观题通常呈现出很多和工艺流程有关的题目,从中能够看出,高中化学已经由纯理论朝着生产实际以及现实生活慢慢进行过度。所以,教师应当按照化学学科具有的特点,进行作业设计期间尽量联系现实生活,融入一些热点内容,设计情境有趣的作业激发高中生的探究欲望。此种题目可以让高中生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并且引导其积极进行思考,有效培养其关心社会这种人文情怀。
        二、围绕作业目的设计作业
        (一)设计巩固性化学作业
其实,课后作业主要是帮助高中生对课上所学知识加以复习以及巩固,同时借助练习来让高中生构建起相应的学习网络,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整体有效性。

化学教师在对作业加以设计之时,应当做到下面几点。
第一,问题必须要有典型性,是指针对知识常见题型,引导高中生站在不同角度对知识加以巩固。然而,题型不能多次重复出现,这样极易让高中生产生思考疲劳以及视觉疲劳,进而导致高中生对作业失去兴趣。
第二,问题必须要有针对性,要突出课堂重点及难点,同时突出易混淆的一些知识。比如,完成“硫酸性质”教学之后,化学教师在对作业加以设计之时,应当将重点放到浓硫酸具有的强氧化性的练习之上,可以区分脱水性以及吸水性。
第三,作业当中的问题要有层次性,由于高中生具有不同的认知水平,所以其学习能力同样具有差异。假设问题难度太低,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高中生来说,会感觉缺少挑战性,觉得解题毫无意义,进而渐渐对作业失去兴趣。如果问题太难,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高中生来说,难以对问题进行解答,会打击其学习自信,同样会让其渐渐对化学失去学习兴趣。因此,针对能力不同以及水平不同的高中生,化学教师在对作业加以设计之时,需注意层次性。
第四,作业当中的问题要有探究性。高中生运用知识对问题加以期间,会用到很多犯法,所有学生都拥有字舍你思考方式以及解决方法。所以,教师在对问题加以选择期间,应当选择具备探究性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对高中生的创新精神以及逻辑思维加以培养。比如,针对“硫酸性质”课后作业加以设计之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探究浓硫酸具有的吸水性。教师可让高中生在课后进行分组探究,这样能够加深高中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1-2]。
        (二)设计预习型化学作业
对预习作业加以设计之时,化学教师需提前备好课,对高中生实际学习情况加以了解,在课前通过作业做好铺垫,让高中生在新知学习期间不用进行重复学习。比如,针对化学方程式当中物质的量的运用,教师可在课前让高中生对初中阶段涉及到的有关计算问题进行练习,同时在练习期间要求高中生思考之前所学知识,并且思考将要学习的知识。
而且,开展课堂教学期间,针对一些探究性的步骤,教师可让高中生在课前加以完成,进而对课堂效率加以保证。比如,进行“乙醇性质与结构”教学期间,化学教师可设计以下探究步骤:
1、按照分子式写出一个同分异构体;
2、对比两种结构当中氢原子的成键方式;
3、对于煤油具有的主要成分和金属钠保存方法;无水乙醇和金属钠进行反应;
4、通过氧化还原及质量守恒原理,对乙醇和钠反应期间释放的气体成分;
5、按照实验对氢原子具体成键方式进行推断,对乙醇结构加以掌握。
在上述探究步骤当中,1与2两个步骤可以在课前借助作业形式加以体现,这样可以对课上时间进行有效节省[3]。
        结论:综上可知,作业乃是化学教学当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化学作业能够巩固高中生课堂学习效果。教师在对化学作业加以设计之时,应当通过设置不同的作业类型,设计生活化的作业背景的方式来激发高中生的作业兴趣,围绕作业目的设计作业,同时对作业加以有效反馈,进而提升化学作业整体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代吉年.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学生作业设计研究[J].学周刊,2020(13):27-28.
[2]梁锦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作业设计与评价[D].湖南理工学院,2018.
[3]钱达康.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8):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