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充斥着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另外一方面就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当下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几条解决方法,以供数学教师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数学解题能力
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工具,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来说都至关重要。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学习技巧,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来展开教学。为了提高学生数学的解题能力,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方式来进行。
一、初中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不理解数学定义的逻辑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一般只是学习书本上给的一些固定的知识点,例如数学定义,数学公式,运算定理等等,而这些内容都是经过前人的推理总结出来的,因此体现了一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科学知识,而不明白所得知识的推理过程。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如果只是机械的学习定义,学习运算方法,那么就很难灵活运用。学生并没有亲自推导,所以对于知识没有很深的理解,当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发生变动的时候,或者是当题目中的数值发生变化的时候,学生就会很困难的去思考这道题。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学生并不理解数学定义,对于数学定义、数学公式的推导没有鲜明的深刻的认识,因此导致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2.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不足
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涉及到学生对于公式的理解和记忆,还涉及到学生当面临一个数学问题时,将题目中抽象的条件变成为具体的知识点过程。对于学生来说,记忆数学公式数学定义可能比较简单,但是尽管如此,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仍然会出现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学生在解决一道具体的问题时,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将他所看到的条件由抽象化为具体,而如果由于学生数学能力不足的话,就会出现解题困难的现象。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并不仅仅是学生的天赋,还要靠后期的不断练习来发展的。数学问题在很多种情况下都是考察的逆向思考,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学生不能建立起这种逻辑思维模式,那么就会出现问题。
二、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1.借助信息技术,直观展示数学知识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单纯的依靠教材来进行知识的灌输,很难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依靠多媒体依靠信息技术的方式展开教学,将书本上比较抽象的知识点通过计算机进行推导,让学生了解到所学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公式,从而也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
例如,初中教学中,几何部分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三视图又是几何部分的一个基础内容,如果单纯的只是通过教材来学习三视图的话,如果学生不具备很高的空间学习能力,那么很难理解三视图这个概念,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方式将三视图的形象直观的展示给学生看,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在展示三视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不同题目类型的变化,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学习几何内容,有助于学生有直观的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通过信息技术,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解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发展,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并不与学生的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关,而是需要学生拥有逆向思维的能力。因此,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来进行。
例如,教师在开展数学还是教学的过程中,会涉及到数学公式与函数图象之间的转换问题。有一部分学生当面临数学公式与函数图象之间转换问题时,会觉得无从下手,这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函数图像与数学公式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借助信息技术的方式帮助学生直观的看到函数图像的变化与数学公式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观察函数图像中每一个变化来对应到数学公式当中每一个变量的变化,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公式与数学图像的关系,从而当学生面临到相关的问题时,就能够调动自己的逆向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一方面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容飞.初中数学教学解题能力培养策略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2):124.
[2]梁剑宇.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