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索范多多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5期   作者:范多多
[导读]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应用题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数学试卷上也占着相当大的分值,应用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问题解决等能力。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应用题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数学试卷上也占着相当大的分值,应用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问题解决等能力。随着小学生升入高年级,关于数学应用题的理解和练习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会花大量的时间讲解应用题,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应用问题的解决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解题思路;提供空间;设计应用题
        关于应用题的教学,其形式单一,而且教学结构封闭,教学形式僵化,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这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其次,小学数学教师与高年级学生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这也是影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现在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讲解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是被动的被吸收,使得数学课堂枯燥乏味,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接下来笔者将从解题思路、提供空间、设计应用题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培养学生解题思路
        在讲解应用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正确的引导学生,让学生注意到应用题中的重要信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逐步在脑海中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大胆尝试和主动思考,用心记录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
        例如,以学习《可能性的大小》这一课为例,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一课的内容经常出现在数学试卷上,所以我会利用课下的时间寻找相关的习题,如:“把分别标有1、2、3、4、5、6、7的五张卡片反扣在桌面上。红红和亮亮每人任意抽出三张,卡片上数字的和大于10的有哪几种?和小于10的有哪几种?”然后我会把这个问题写到黑板上,给学生5分钟的思考时间,然后选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将这道题出现的可能性一一列出,然后由这两名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摆脱机械重复的习题,还做到了灵活性、有趣性,帮助学生掌握了思考方法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为学生提供学习空间
        教师想要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就要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因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起到了指导和讲解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力,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所以教师要想让学生自主探究应用题,就需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灵感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讨论、独立行动,这种教学方法使传统的知识获取不再困难,因为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全面参与而获得的。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应用题的教学效果。


        例如,以学习《分数乘法》这一课为例,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做到正确的计算。在学习“分数乘法”这一课时,我会利用课下的时间寻找相关的习题,如:“某小学五年级有120人,占全校总人数的2/7,低年级与中年级人数的比是3:2,中低年级各有多少人?”我会把这道题写在黑板上,然后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领悟,自己独立的去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应用题的教学效果。
        三、设计开放型应用题
       
       
       
        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应该注意对于应用题的选择,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师应该注重设计开放型的应用题,把自主权教给学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做应用题的效率。如何有效地设计开放型的应用题呢?就是教师先列出已知的的题干,然后剩下的条件由学生补充完成,这样学生在写应用题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出题人”的感觉,在完成应用题的过程中,就会产生积极性。开放型应用题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积极的探究问题的答案。不同的学生补充的问题条件也是不同的,所以一道题目会产生不同的解答方式,应用题的解题方式和最终的解题结果也有所不同。
        例如,以学习《长方体(一)》这一课为例,这一课主要是关于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也是最经常出现在数学试卷上的,在学习“长方体”这一课时,我会利用课下的时间寻找相关的习题,然后为了让学生更加有参与感,我将这样设计教学环节,如:“亮亮的生日要到了,明明为他准备了一件礼物,已知这件礼物高21cm,长25cm,宽11cm,那么明明要准备多大的纸盒来装这件礼物呢?”我先把已知的条件告诉学生,然后剩下的条件由学生补充,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决能力,提高应用题的教学效果。
        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其在数学教学中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应用题的教学,其实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问题能力,让学生学会抽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采取正确的、有效的教学措施,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实际的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环境,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邱霞.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新思考[N]. 贵州民族报,2018-10-16(A03).
        [2]吴燕.关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133-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