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改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师也应该主动退居二线,以主导者的身份监督高中生自主探究学科知识,确保学生可以全面展现自己的智能优势,促使学生真正实现健康发展。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该要积极利用导学案来组织学科活动,切实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构建新型的教学互动模式。本文将从利用导学案促使学生实现有效预习、利用导学案完善课堂探究程序、利用导学案优化课后复习质量三个角度来分析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如何促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关键词:高中物理、导学案、有效学习、应用策略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通常是利用教案推进的,教师会针对每个学期的教学任务量合理安排每节课的课时任务,由此调整教学进度。但是,由于忽视了学情反馈,师生双方也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高中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并不主动、有效,经常出现无效教学行为。导学案便是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所研发出来的教学工具,有着良好的导学作用,需要切实提升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高中物理教师要积极利用导学案来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保障学生的主体权益,使其总结有效的学习经验。
一、利用导学案促使学生实现有效预习
课前预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学习活动,高中生有充足的学习自主权,可以自主选择预习方法,合理安排预习时间。但是,部分学生缺乏自学意志力,经常会因为外界因素分散注意力,使得课前预习活动变得低效。对此,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利用导学案促使学生实现有效预习,帮助学生制定预习目标、预习方案,促使学生及时检测预习成效,根据需要展开第二次预习。
就如在“机械功”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利用导学案设计了具体的预习目标,即牢记功的概念、正确推导功的计算公式并准确判断一般计算式的适用条件、能够合理判断一个力做功时到底是正功还是负功、能够在特定情境下计算功、掌握计算总功的多种方法。另外,在导学案中,笔者还围绕本课重要概念设计了一些前置性预习作业,希望学生能够自主检测预习成效,使其自主设计物理学习方案。再者,笔者也在导学案中设计了重难点知识,即能够利用一般计算式确定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理解力对物体做正功与负功的意义与价值。如此,高中生就可以利用导学案科学设计预习计划,及时丰富自己的自主预习经验,改善自己的学习行为,为课堂探究做好充足准备。
二、利用导学案完善课堂探究程序
课堂教学是落实物理教育的重要环节,高中生在物理课上的思维表现与创新行为会直接关系着他们物理素养的形成,促使学生实现全面进步。
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积极利用导学案来完善课堂探究教学程序,引导学生自主内化物理知识,使其积极参与问题解决活动,切实改善学生的物理思维结构,稳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就如在“能量守恒定律”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利用导学案安排了课堂探究任务,即分析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的条件与必要条件、参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过程,然后分别针对这两个探究任务设计了一些问题,以便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物理知识。接着,高中生便要利用导学案参与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将个人思考与合作交流结合起来,切实优化学生的物理思维认识,便于学生真正取得学习进步。如此,高中生就可以展开物理探究,切实转变个人学习行为。
三、利用导学案优化课后复习质量
课后复习本身也应该是由学生自主展开的,需针对学生的知识内化情况确定具体的复习计划,促使学生查漏补缺,优化学生的认知经验。但是,高中生人数众多,教师难以针对学生个体确定课后复习计划,所以高中物理教师要积极利用导学案来优化课后复习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巩固知识记忆,归纳有效的解题方法,由此提升学生的物理认知水平,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充足准备。
就如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利用导学案标注了课时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分析、课堂探究步骤等,还设计了一些习题,帮助学生及时迁移物理概念,使其自主分析物理知识,巩固知识记忆。但是,本班学生并不能全面内化物理知识,所以笔者就鼓励本班学生在课后自主利用导学案来复习物理知识,希望学生能够自主设计复习方案。通过导学案,高中生可以及时回顾课堂探究过程,重新分析运动合成、分解问题,由此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切实优化自身的物理思维。久而久之,笔者相信高中生的物理学科思维会变得越来越全面、完善,促使学生真正实现长远发展。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利用导学案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物理教学活动十分可行,便于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物理探究,促使学生归纳有效的探究经验。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积极利用导学案优化物理教学程序与实现条件,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堂,稳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巫达文.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165.
[2]吴菊新.基于导学案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探究[J].成才之路,2018(25):85.
作者简介:毕晓霖,1990.06.08,女,汉族,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本科学士学位,中教二级,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