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本阅读趣味性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5期   作者:张牡丹
[导读] 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文本阅读的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绝大多数教师还是习惯于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位置的传统单调教学模式。
        摘要:笔者在本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从“借助朗读的感染力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针对文本内容设置趣味情景,改善学生的阅读体验”、“ 利用现有资源组织趣味活动,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以及“根据文本意境设计趣味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这四个方面,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实施趣味性教学来提升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阅读;趣味性教学
        目前,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文本阅读的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绝大多数教师还是习惯于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位置的传统单调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受到了消极影响,逐步的消磨了学生对语文文本阅读的兴趣和热情。而小学语文教师在文本阅读教学时采取趣味性教学,不但可以更加直接的吸引学生好奇心和注意力,有效提升学生对语文文文本阅读的兴趣和动力,同时可以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养成语文文本阅读的良好习惯。
        一、借助朗读的感染力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朗读可以说是整个文本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往往能带动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使学生能与语文文本阅读中所蕴含的情感基调产生强烈的共鸣,以此有效提升学生对语文文本的感悟能力和水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借助朗读的感染力趣味导入,充分的发挥出朗读对学生的感染作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语文文本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并且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收集语文文本中优美的字词和句子,从而促使学生的小学语文知识体系能够得到拓宽。
        比如,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时候,首先教师:“现在我们来找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小壁虎、小鱼、老牛和燕子,带有感情色彩的朗读本篇课文。”留给学生时间开始大声朗读。其次,教师:“朗读结束之后,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了呢?那最后借到了吗?”学生:“向小鱼、老牛和燕子,没有借到。”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多次反复的朗读本篇课文,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小壁虎在课文中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帮助学生能够真正的领略到文本中的主题思想。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令学生分角色朗读《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帮助学生能够以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分析这篇课文,以此促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这篇课文。
        二、针对文本内容设置趣味情景,改善学生的阅读体验
        阅读环境与学生的语文文本阅读体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具有趣味性的阅读情景更能直接的促进学生对语文文本阅读产生好奇心,有效改善学生对语文文本阅读的负面情绪,以此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文本阅读的乐趣所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针对文本内容设置趣味情景,令学生在这种趣味活跃的文本阅读情景中开展阅读,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文本阅读中,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学生的语文文本阅读体验,同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强烈意识。
        比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首先教师:“你们都见过青蛙吗?那你们知道青蛙小时候是什么模样吗?”引起学生之间热烈的讨论青蛙。其次,教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看看青蛙的成长过程,一起来了解蝌蚪都是怎么变成青蛙呢?”带领学生仔细分析和学习这篇课文。

最后,教师:“通过刚刚的学习,你们能从小蝌蚪身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做事情不要灰心,要勇往直前并坚持到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通过青蛙小时候的模样为学生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到《小蝌蚪找妈妈》的阅读状态中,并且使学生学习到小蝌蚪身上的传统美德。
        三、利用现有资源组织趣味活动,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
        学生在小学阶段是身体和心理双方面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待身边的事物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趣味活动的举办可以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使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够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利用现有资源组织趣味活动,可以是示范活动、演讲活动、手抄报活动等等,引导学生针对语文文本中的特殊情节或者是话题开展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见解,让学生在各种各样有趣的阅读活动中更好的感受到语文文本中所蕴含的美好意境。
        比如,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时候,首先教师准备装满水的水盆、玩具船、玩具象和天平,并且令学生正确无误的阅读本篇课文。其次,教师使用刚刚准备的物品来为学生演示课文中的情景,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观看到曹冲称象的详细步骤和原理。最后,教师:“通过我刚刚的演示,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学生:“曹冲是一个聪明、爱观察的人。”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向学生演示课文中曹冲称象的详细步骤,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曹冲称象的原理,并且能够学习到曹冲身上所反映出的良好品质。
        四、根据文本意境设计趣味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还没有很好的自制力和判断力,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科学正确的指导,而趣味任务可以促使学生能够形成语文文本阅读的动力,以此帮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意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根据文本意境设计趣味任务,并且根据文本的内容巧妙的设计出具有趣味性的阅读任务,带领学生对语文文本中的内容进行不断的探究和讨论,充分激发出学生对语文文本内容的阅读欲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积极性和自主性。
        比如,在学习《大禹治水》的时候,首先教师向学生布置任务:“现在大家来仔细阅读《大禹治水》,禹是用什么方法来治水的呢?”学生:“用疏导的方法治水。”其次,教师:“那你们再来想想,禹治水最后成功了吗?”学生:“成功了。”最后,教师:“那现在你们来总结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积极总结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向学生布置循序渐进的任务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大禹治水》,带领学生一层一层的剖析和思考这篇课文,促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大禹治水》这篇课文。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文本阅读课堂上实施趣味性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和个性特点,并且充分利用身边现有的教学资源来为学生设置舒适愉快的阅读环境,使学生能够切实的感受到语文文本阅读的重大作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小学语文素养能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季艳梅.多策并举,亲历文本细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策略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7(16):99-100.
        [2]朱艳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21):4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