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实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教学理念―――对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5期   作者:易兰英
[导读] 把握当下教改对语文的要求,在思想引领上要占据高地,准确掌握教改的风向标。
        摘要:把握当下教改对语文的要求,在思想引领上要占据高地,准确掌握教改的风向标。语文教师要有充裕的知识储备并能喷薄而出的能力,和引领学生学习的实力。同时要培养出学生好的学习习惯,训练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能力。
        关键词:教改风向标 知识储备和引领实力 好习惯 自主学习力 有效课堂
        如何在构建高效课堂中去落实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20年的初中语文(13年带初三班)的教育教学实践,对如何构建中学语文有效的高效课堂有些浅显的思考与探索:
        (-)作为衔接小学和高中的初中语文教师,思想上首先必须紧跟时代脉搏,把握当下教改对语文的要求,在思想引领上要占据高地,准确掌握教改的风向标。
        2019年8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统一使用部编版教材,2022年前全部使用新教材。国家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这样评论这次改革:目前全国上下从幼升小到高考正在深入进行的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教改,都是中央顶层设计的结果。酝酿了4年,经过了10多轮讨论之后,又分别通过了国务院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最终经中央常委会议、政治局讨论,才最终确定下来的,今后的高考所有科目都会是对语文的持续考察。不仅语文试卷的阅读量增加,其他科目都增加了!原来可能所有的考题题面只有2000多字,以后的题面阅读量也许会有5000千多字,甚至是9000多字。学生的阅读、语文水平欠佳,做题速度、理解水平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有的考生甚至连题都没时间做完。
        对于这次语文教材的改革和变化,教育部统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也表示:1、阅读速度,以前的卷面大概是7000字,现在是9000,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2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3、阅读面也在悄悄随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也就是说,只看教材,别说高考语文,就连中考语文都将应付不下来。孩子不阅读,根本应付不了考试!对于阅读少、不读书、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的孩子而言,此次教改已经不是噩梦而是审判。
        以上官方关于本次课改的信息,透射出随着语文教材的改革与变化,语文教师教好语文,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得语文者得中考和高考的呼声有掩耳不及雷霆之势,语文为王时代已经不是口号,而是真的来临了。作为语文教师,肩上背负的责任艰巨,面对新时代的语文要求,有使命感、紧迫感吗?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已这一桶水储备好了吗?为打造自己的高效课堂规划了吗?……在思想上得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面对新课改的变化与要求,语文教师要想心想事成的打造出自己的高效课堂,必得经受住新教改的实战考验,自己必须要有充裕的知识储备并能喷薄而出的能力,和引领学生学习的实力。
        1、针对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增加的情况,小学优秀古诗文,增幅达80%,中学占所有选篇率51.7%,高中古诗文占所有选篇率近半,达49.3%的实情,作为衔接小学和高中的初中语文教师,自身首先必须要在传统文化知识(经典古诗词、革命传统等)有足够的热爱与储备,为打造高效课堂做足自身的功课,给学生树好示范引领的榜样力量,从而激发学生诵读、背诵的兴趣与能力,为学习古诗文的高效课堂奠基。
        2、针对教改中阅读量猛增、阅读涉猎面广的变化。针对只教教材,只学教材,自己所教学生将无法应对竞争考试的实情,语文教师开阔自身的阅读量,扩大自身的阅读面,就已成为语文高效课堂之钢需,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输送各类阅读内容的精华,成为促成课堂高效的一股示范洪流,从而为学生做好各类知识的积累与催生学生浓浓的自主阅读的兴趣打下基石。


        3、针对教改中题量、题型等的变化,语文教师需要有良好的习惯和文化素养,静下心来钻研部编版教材,悟通新课改的课程要求,按着大纲要求理出清晰的知识点、知识点中的重、难点、和知识点的系统化和综合化等经纬分明的脉络,能够真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条不紊的把学、讲、练无缝结合,发挥出课堂中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最佳结合,做到利用课堂给学生既授鱼更授之以渔,从而打造出语文高度实效课堂。
        (三)那如何在教师在打铁已是自身硬的情况下,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力,从而做到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达到师生合力打造出有效、高效的语文课堂呢?是接下来要谈的思考与探索点:
        1、必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①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学好语文,学生需养成勤阅读、读好书、读经典的好习惯,把阅读课真正还给学生;②好记性不如乱笔头,学好语文,学生需有摘抄、摘录,做读书卡片、写读后感等方法,养成勤做阅读笔记的好习惯,把周记本、日积月累本定为常规检查本,让学生习惯成自然;③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好习惯,为自主学习扫清字词障碍。④养成勤于朗读、背诵的好习惯,早读一定要让学生放声朗读,授课了除了教师范读,可以将朗读形式花样化,让学生在读中悟文章内容、情感、韵律等,从而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学习效果。⑤养成勤于分享、勇于探讨、勤于练笔的好习惯。教师在课堂要少说多听,多启,让学生在分享、探讨中碰撞智慧的火花,在实战练笔中提升写作水平,让阅读与写作,就像呼吸一样自然,语文课堂高效就会是必然。
        2、激发学生跳出语文课本学语文的兴趣,透过拓展延伸环节,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和思维能力,感受语文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拓展延伸活动:假如在船上遇到的是衣着华丽的于勒叔叔,那么我的家人会如何表现?请合理想象,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这个场景。这是在学生学完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充分了解之后,才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帮助学生训练创造性的思维。这种自主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动笔,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力,让学生真正有力量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达到课堂上的高效学习,老式的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记忆就能学好语文,在今天的教改面前:此路行不通!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自主练习等自学能力,是真正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
        有一句话说得经典“会听课的孩子,成绩偶尔好,会预习的孩子,成绩永远好”,它一语道出了课前学生预习的重要性。而要达到预习的高效。首先教师要精心布置好预习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解疑的兴趣和能力,课中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要有检测,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有针对性的利用课堂带领学生一道答疑解惑,从而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主动学习的动机,达到课堂高效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综上所述对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做到有效、高效的浅显思考与探索,立足三尺讲台,在实战的课堂中反思改进,相信当把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一步步落实到课堂,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力,教师发挥好引导作用,学生发挥出主体作用,语文课堂高效就会像呼吸一样水道渠成的自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最新通知---15天后,中小学生将面对大变革》
        2《班主任建议---应对语文教育改革,孩子家长要做好这件事》
        3《初中生必背古诗词》和《初中生必读课外经典读本》
        4《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苏振亚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