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文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学生语文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属于语文教学的一个重难点。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呢?尤其是对于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加强思考。基于一定的高中教学实践,本文对此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以期有效地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有效提高。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有效性
新课标要求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能够让学生阅读多种文本。现代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策略,来促使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有所提高。为此,本文从以下三方面出发,来尝试探究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以期促使学生能够真正懂得现代文阅读。
一、将激发兴趣作为前提
很多时候,虽然大部分高中教师知道兴趣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中还是将其作为最不重要的一部分。这是因为他们认为高中生已经比较成熟了,已经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能够主动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但是,可以发现大多数高中生还是会选择一些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对教师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兴趣。因此,在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在现代文阅读中要切实将兴趣的培养与激发作为重中之重,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版的演讲,学生对这种形式是十分感兴趣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带领学生去深入阅读文章,学生就可以很好地跟上教师的“步伐”。又如,教师也可以提前要求学生预习这篇文章,然后在课堂正式开始前,鼓励学生主动以演讲的方式读一读,这也可以为阅读教学做好准备。其实,培养和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设计。有时可用朗读比赛,有时可组织阅读辩论赛,有时也可借助多媒体的视频、图片功能带领学生赏析文章,让学生感悟文章之美。只要方法得当,自然可以激发他们去赏析现代文中文字美、意境美、情感美的意愿。
二、重视阅读策略教学并传授阅读技巧
就高中语文而言,教材中有散文、小说和说明文等不同文体类型的文章,所以教师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使高中生可以清楚地理解阅读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为了提高高中生的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应重视现代文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的指导,指导学生在阅读练习中运用,进而切实提升他们对于现代文的阅读水平和解题技巧。
例如,教学《故都的秋》这篇文章时,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关键词,即“清”“静”“悲凉”。对于文章的关键词而言,其属于现代文的核心部分,可体现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且是整篇文章行文脉络的依据。同时,往往每篇文章中都有一些细节描写的重点句子,其是作者思想情感的直接表达,起到有效联系上下文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带领高中生在阅读并分析文章的过程中要紧抓细节和关键词,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剖析文章。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明确作者的表达方法与写作手法,以此为切入点在体会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领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最后,在把控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总结全文,学会总结文章的主旨。如此来一步步地把控全文,这对于高中生的理解与解题能力的提升有积极作用。
三、注重思想情感的挖掘
由于在阅读现代文时,高中生不会遇到太大的常识或者文字方面的障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用去花大量精力投入文字、内容的理解上,而应将阅读重心调整,如去与作者思想情感进行“沟通”,去思考文章表现技法,去理解、把握文章脉络。但是最重要的是情感的体会,这是因为让学生带着情感进行学习,才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在学习当中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而且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中的问题很多都是主观方面的,所以有必要引导学生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教学《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马克思对世界的巨大贡献,然后体会该文包含的语言和情感,理解恩格斯在马克思去世后产生的悲痛和遗憾之情,使学生不仅可以欣赏文章的写作技巧,更可以通过情感走进文章并深入阅读,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整合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同时,在学生体会到了文章饱含的情感并且产生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表达,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如此一来,可以很好地促使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提高。
总而言之,阅读是语文教与学的重要手段,现代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比重较大的部分,教师应该切实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关注对应的阅读方法指导、阅读兴趣的引导,重视学生思想情感的领悟,以此促使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孙玲芳.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提升方法[J].学周刊,2020(04):125.
[2]杨遵清.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能力提升方法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04):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