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孙海燕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5期   作者:孙海燕 阎少涛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完善,教育部对小学语文课堂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格。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完善,教育部对小学语文课堂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格。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优质优秀全面发展的小学生,为学生们升学做好准备。为了让语文课堂变得更有灵活性高效性,教育部要求将核心素养灌输到小学语文课堂中去。让学生在日常的课程学习中将核心素养这一无形的能量,吸收到自己的身体里,内化成自己的内在素养。基于此,本文对基于核心素养下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课堂,做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前言:小学生要学习的文化课程有很多,为什么要利用语文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值得我们深思。这是因为语文本身的独特魅力。语文和文字、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互相融合无法分离。语文似乎没有界限,无论哪个学科,或者说这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语文知识。它就像一个包罗万象的大口袋,将丰富多彩的世界涵盖在其中。语文的魅力是无穷的,所以语文教师可以改变拓宽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大脑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地刺激,在日常教学中,将核心素养灌输到学生的心目中,带领学生提升整体素质全面发展。
        一、核心素养融合语文课堂的好处
核心素养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它是做人的基础,是一种无形而有力的能量。通过在语文课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内容的同时,养成正确完善的价值体系,拥有更健康的心态和素养。
核心素养是一个人的自身修养,它包含了人的思想道德品质、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做事做人的方式方法、知识面的宽窄等等。在小学的语文学习中,核心素养可以通过阅读理解、行文写作、情景模拟等课堂活动中传达出来。以往,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没有将学生的综合能力摆在重要地位上来。当然,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没有进行学习和培养[1]。这样的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相应,已经从根本上限制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将核心素养融入到语文课堂中去,可以让孩子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明朗的心态,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充分地提升,同时也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有利地扩充。
        二、利用核心素养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的策略
(一)创建教学情境,引出核心素养
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体[2]。老师在讲台上靠阅读和黑板书写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静止的东西很容易让学生走神,上课的专注力下降。学生的课堂表现也会直接影响教师教课的激情,最后一节课下来,老师和学生的效率都很低。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将会动、会讲故事的课堂引入学生的学习中去。
例如,教师在讲《乌鸦喝水》的时候,老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提前找好资料,利用投影技术,组织同学们一起观看《乌鸦喝水》的视频,好看的背景,轻快愉悦的配音,生动有趣味的故事情节,带动小学生们的视觉听觉,让他们觉得这节课的知识真有趣。这时候再设置问题,让同学们说一说看完视频之后从乌鸦身上学到的道理。遇到困难时,要学会从不同地角度来换位思考。

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轻松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也将核心素养也带入了进去。
(二)通过课外读物,培养核心素养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品德高尚的人谈话。[3]”小学生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虽然现在小学也引入了智慧课堂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但是要想真正地填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光靠教师课本上的讲述以及教师分享的小故事是远远不能满足的。这就需要随着小学生的年龄的增长,教师走出课本知识的限制,将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引导给学生阅读。这种方法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爱上读书的充实感,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习做人的道理。
例如,给一年级的学生介绍山姆·麦克布雷尼著《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是一个简单的绘本,里面充溢着爱的气息和快乐的童趣,让孩子懂得爱的温柔。让三年级的孩子阅读《我要做好孩子》,温暖心灵的同时更能读懂应该做正确的事,做个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勇敢、善良、诚实的好孩子。
(三)构建写作氛围,融合核心素养
学校在进行正常地语文授课的同时,为了能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身心健康,还应该积极地开展和语文相关的能激发起学生语文兴趣的相关活动。
例如,以《我的理想》为题,举办小学生征文竞赛,并从中评选出一二三名,给予奖励,班级加分。这样良好地写作气氛充分点燃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最后能让教师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同时加深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课心素养。
(四)引入热会热点,充实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培养关乎语文课堂,关乎我们的日常生活。新课改后的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化热点话题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去,以平时的生活实践性来教学,学生能从这些热点话题中轻松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理念。
生活就是教育,利用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进行教育,将“生活实践+教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教育和生活无论社会如何变化,时代如何进步,他们都是分不开的一个整体。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为生活服务。所以,教师可以将每天发生的社会热点拿到课堂上来,和学生们一起探讨,让学生们从中更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念。
例如,在课堂上提到“蔬菜打农药”、“果子催熟”这些和生活相关性的话题,问问同学们怎么看待。在大家的讨论中,明白诸多道理。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高效学习,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努力完成自己的使命,让学生学生在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提高核心素质,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索南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1):188.
[2]陈玮.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课堂教与学方式研究[J].华夏教师,2019(36):79-80.
[3]李学铭.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策略概述[J].学周刊,2019(35):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