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5期   作者:苏倩文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内容也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内容也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主题阅读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受到重视。主题阅读是围绕一定的主题,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的是主导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探究学习方式,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下面就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策略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要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主动阅读、热爱阅读、享受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主题阅读”,就是以教材主题为主线,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将阅读方法由课内习得迁移到课外应用,让阅读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主题阅读中,倡导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思想;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情感;一个主题,就是儿童的一个智慧世界。那么,在新课标下,如何更好地开展“主题阅读”教学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浓厚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是他们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找出单元课文的相通点,找出学习方法的共性,制定出适合学生高效学习的学案,潜心设计教学内容,创设丰富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间故事”主题为例,组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先让学生采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自读教材,民间故事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作品,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用文本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教师要少一些讲解,学生要多一些自主阅读;让学生进行主题阅读,从而深化情感,分享认识。学生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创造性地复述,在创造性复述的过程中可以深切体会到民间故事的独特魅力。我们可以将“读”与“写”相结合,可以换一种人称,对故事情节进行“添油加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大胆想象,续编故事。我们还可以进行阅读分享,例如举行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多表达,多展示,多体验,为学生营造轻松的活动氛围,激发学生读民间故事、讲民间故事的兴趣,如《花木兰从军》《孟姜女哭长城》《三郎寻母》《神奇的戒指》《老子降青牛》《大禹治水》《白蛇传》,学生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针对“民间故事”这一主题,阅读了多篇文章,相当于原阅读量的几倍,通过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把课内学到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实践运用。这种阅读,看似简单,实则是让儿童在自主实践中自主理解文本内容,自悟文本语言和文章写法,自觉积累读书方法;是让学生在涵泳精思中进行价值判断、意义筛选,最有个性的赏评。正如清代陆世仪所说:“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思处皆缘于学,不学则无可思。”
        我们还可以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读书兴趣如:开展班级捐书活动,挑选班级爱书小天使,共同给班级读书角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制作阅读卡,举办班级阅读节等。


二、采用主题式阅读方法
A、主题式批注阅读
        主题式批注阅读是以自学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画、注、批为载体,以理解文本、提高自学能力为目的的一种阅读方法。这种读书方法,就是徐特立先生提倡的“不动笔墨不读书”。在教学中,让每个学生结合自己读书的情形进行画、注、批,遇到精彩处,或是引起自己的共鸣,或是与自己的看法相悖,都让学生自觉地画上一些记号,注上一些想法,批上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读书,眼到、心到、情到,真正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主题式批注阅读,是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到主题的思想,主题的精神,主题的情感。主题式批注阅读,真正是塑造心灵的阅读,学习阅读的阅读。
      B、主题式经典诵读?
        主要采用三种方式:一是先诵读后反刍的“鲸吞诵读法”。二是先理解再诵读的“蚕食诵读法”。要让学生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把不懂的学懂了,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慢慢品味、咀嚼、体味、感悟。对一些关于阅读书目没有什么头绪的人来说,可以利用这类工具书,当然要找那些经典的工具书。比如对于文学方面的,就可以读《世界经典名著》等,里面有对各类名著的整理,你只需要挑选出自己想要读的就行。“读正确、读明白、读出感情、读出色彩”。三是不求内容同一的“鸟鸣诵读法”。这种方法,是围绕一个主题,在一定的范围内,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留给孩子自主阅读的空间,你读我听,你听我读,进行散文式的“形散而神不散”的个性化阅读。不求读的内容统一,但求读出个性特点。
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强化内外结合性?
(一)推荐好书,使学生形成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是为了使阅读成为学生的行动或意志的趋向,使阅读成为自觉的行为习惯,从而形成兴趣。别林斯基曾经说过:“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可见精选读物的重要性。低年级侧重短小易懂的绘画本、儿童诗、注音童话,阅读主题指导侧重在绘画本;中年级除了童话外开始涉及校园小说、散文及科学文艺,阅读主题指导侧重在童话;高年级则以经典名著为主,涉及小说散文戏剧等各方面,阅读主题指导侧重在经典名著。通过系列主题阅读,从整体上让学生在六年的阅读中,由浅入深、有少到多、由短变长、逐步增加逐步广泛地徜徉在文学的浸染中,沐浴心灵!这样的阅读过程,是符合孩子们身心成长的过程的。
(二)及时检查督促,进行小组评比?
        学生阅读,如果没有相应的检查督促制度,很可能会流于形式而达不到目的,所以必须有一套合理而完善的制度作保障。为此,教师应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小组为单位,互相督查,并采取记读书笔记和写读书心得的形式督促落实。所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做到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说说自己心得体会、汇报阅读进度或组织开展阅读汇报会,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让制度落到实处。
        总之,对于“主题阅读”,是我们探究过程中的一个形式,也是一种策略。我们尝试把阅读研究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单位”,然后因“文”而异,因“人”而读,以主题为轴心线,向前延伸,并向四周辐射!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主题阅读教学策略》 ???开明出版社??陆恕著
[3]《主题阅读的教与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徐世赟著
[4]《主题阅读?三人行》   开明出版社刘宪华 于永正 陆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