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研究袁正宇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6卷3月6期   作者:袁正宇
[导读]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工程的建设也逐渐加快了进度。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工程的建设也逐渐加快了进度。市政工程,顾名思义,就是市政设施建设工程,比如常见的城市道路,桥梁,地铁,比如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管线;电信,热力,燃气等,还有广场,城市绿化等的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人们对于市政工程的建设会尤为关注。一旦工程出现软弱地基问题,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将会受到威胁,所以我们应该掌握对于处理软弱地基的技术,在已有处理软弱地基技术的前提下进行研究,争取能够解决软弱地基问题,确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软弱地基;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TU471.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市政工程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工程质量对于城市发展、树立良好城市形象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市政工程开展中,需要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施工质量。实际市政工程施工中会面临一定的软弱地基问题,对于软弱地基一旦没有进行有效处理,那么不仅影响工程质量,同时对于市政工程未来的使用也会带来制约。因此,加强对软弱地基处理,成为市政工程中的重点与关键。所以,本文将针对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相应内容进行阐述。
1、市政工程中处理软弱地基的重要性和原则
1.1市政工程中处理软弱地基的重要性
         这些年来,市政工程的建设规模和体量都在迅猛发展,涉及了各种各样的地质结构。如欲提高市政工程质量,就要充分考察市政工程工地的地质条件,并着手改善。现代建筑工程中,软弱地基是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有着土质压缩性高、液化度大,地基强度较低、不稳定的特点。在此种地基上施工,如不经处理,容易导致沉降、变形、坍塌事故。因此,市政工程中必须有效处理软弱地基。
1.2市政工程中处理软弱地基的原则
         市政工程中处理软弱地基,要遵循以下原则,才能保证地基处理效果:第一,提升施工现场土质能动性,保障建筑基础结构稳定,以免发生坍塌事故;第二,施工现场要加入或换填防渗漏材料,以降低软弱地基的渗透性,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质稳定;第三,如有必要,就借助外力,强化软弱地基,提升软弱地基的抗压性能,保证地基底部稳定;第四,降低软弱地基的可压缩性,从而预防地基沉降现象的出现和发展。其中,持力层加固材料可选择工业废料或建筑垃圾,实现能源、资源回收利用,因为建筑垃圾较为均匀、密实;但不能选择生活垃圾,因为生活垃圾会腐烂降解。
2、市政工程软弱地基的危害以及影响因素
2.1市政工程软弱地基的危害
         市政工程的实际施工中所出现的软弱地基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软弱地基的流动性强,受到重力以及外力的影响下,地基就会发生变形,经过长时间的累积就会使得地基的流动性变强。市政工程的施工软弱地基的影响下,就会造成工程存在安全隐患,不利于工程的安全使用[1]。再者,市政工程软弱地基的承载力低以及含水量高的特点比较明显,地基中含有比较大的水分,这就会降低黏土粒的黏结度,会增大软土间孔隙,最终会使软弱地基的承载力大大降低。如果不对软弱地基进行及时的处理,这就会直接影响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
2.2市政工程软弱地基处理影响因素
         市政工程软弱地基的处理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地基自身因素的影响下,土质以及土层都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会对软弱地基造成扰动,降低强度。软弱地基的处理中,就要和地基的自身状况紧密的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提升处理的质量和效率。再者,市政工程软弱地基处理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具体的施工当中,受到周边环境的因素影响,这就会对软弱地基的处理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如水位的变化以及施工中周边建筑的存在等,这些因素都会给软弱地基的施工带来不利影响。
3、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3.1换填法
         软弱地基是因为土壤中积水过多,或土质疏松而形成的,因此可以通过换填土壤来改善。首先,挖出软弱地基中的不良土质土壤;然后,回填以碎石、硬质土,从而有效改善软弱土质地基。用这种方法处理市政工程中的软弱地基,工序较少,一步到位,能有效地简化施工步骤,简单便捷。虽然换填法要求换填材料,但除此之外几乎没有要求,换填材料也可以就地取材。于是,施工效率较高。
3.2强夯法
         强夯法是用机械压实原有软弱地基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它可以增强地基的总体抗压性。强夯法的夯实工具以起重机为主,起重机吊起重锤,到一定高度,然后人为调控,落下重锤,如此反复。重锤能产生较大作用力,强迫地基土质改变,处理好软弱地基。强夯法的操作流程比换填法还要简便,经济成本较低,处理软弱地基的效果显著。
3.3固化法
         在市政工程的软弱地基处理过程中,还可以采取固化法的形式。固化法主要是利用石灰、水泥等材料,将此类材料混合制作成为固化剂,将固化剂投入到软土层中进行搅拌,这样可以实现软土的快速凝结。制作成为相应地下桩排,使得地基的韧性得到保障。在具体固化法的应用过程中,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深层搅拌方式与压力灌浆方式等。在软弱地基处理中,通过对固化法科学合理的应用,不但可以缓解地基的透水性问题,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地基强度。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加固期间,要保证搅拌的均匀性,这样才能达到良好加固效果。如果在软弱地基中存在许多杂质、杂质较大或者有地道存在,那么不适合使用固化法。
3.4排水固结法
         软弱地基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因此,在对软弱地基的处理中,可以通过将土壤中的水分及时排除的方式,保证软弱地基的稳定性。基于此,可以将排水固结法应用在软弱地基的处理中,排水固结法能够将软弱地基中的土壤饱和水与间隙水及时排出,使得土质间隙能够得到减小,实现地基的沉降与固结。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施加超静水压力,在最大程度上减小土壤中缝隙或实现缝隙消失。土壤效应力得到提升,同时增强软弱地基稳定性。一般情况下,会将排水固结法应用在淤泥,或者含水量(含水量一般大于液限(40%~90%))较高的软弱地基中。
3.5CFG桩法
         随着市政工程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软弱地基处理中,开始对CFG桩法进行合理应用。CFG桩法主要是对混合物充分利用,比如,水泥、煤灰等,通过一种组织方式或者多种组合方式,将不同混合物混合成为粘结性较强并且强度较高的工程桩。再市政工程CFG桩法处理中,要采取因地制宜原则,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施工环境与地质情况,对固化剂与外加剂进行合理选用。一般情况下就较为常用的外加剂是氯化钠、硫酸钠,经常使用的固化剂是硅酸盐水泥。在固化剂的添加期间,对于加入的量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严格按照实际施工情况与设计标准展开固化剂的添加,切不可盲目进行。与此同时,在市政工程施工工作的开展中,要确保各项施工能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对于各个施工人员的施工流程与施工操作做出明确规范,严格按照施工流程展开各项工作,避免因为施工流程不当带来的施工质量问题。
结束语
         市政工程能够促进城市发展,但软弱地基是市政工程中危害性极大的常见问题。为了避免影响市政工程质量,市政工程的施工人员要针对各类软弱地基问题,设计采用针对性的处理方法,提升地基性能,防范安全事故,改善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取水.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22):16-17.
[2]王凯.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18,44(33):56-57.
[3]张晶宇.浅谈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J].南方农机,2018,49(09):244+2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