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县林业总场
摘要:生态林业建设是我国生态资源的组成部分,有很强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很好的生态利用价值,也是我国生态环境发展的必要条件。科学栽植也是为了减少土地沙漠化、空气污染以及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进一步展开了生态林业建设。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分布复杂,科学栽植在生态林业建设中会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想要优化林业栽植技术,有效提高生态林业的建设目标,必须要加快科学栽植技术,才能够搞好生态林业建设。
关键词:科学栽植;生态林业;建设
环境问题是人类进行一切活动所依存的基础,即是根本性的问题。近些年来环境恶化趋势明显,所幸现如今国家开始重视环境的保护,陆续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等,并通过相关实际行动来推动全社会投入改善环境的行动当中来。林木栽植是极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林业栽植在改善环境中的作用
1调节气候
森林是地球的肺,这是因为森林中具有丰富的林木资源,在太阳出来时,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供地球上的生物呼吸,可想而知林木资源对生物的存在和延续有多么重要的作用。然而,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征服自然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在人类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更多的是对环境的巨大损害。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天灾,而它们很多都是因为生态平衡被打破而出现的极端天气等,比如因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地球的臭氧层被破坏,因而没法对紫外线进行很好的过滤,导致患皮肤疾病的人数大幅增加[1]。然而若大量种植林木,空气质量会改善,气候也会改善,极端天气相应减少,人类生活环境也便会改善。
2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由于土地表层变薄,其吸收水分的能力也变弱,也不利于地底水分的保持。而林木是保持水土最好的方式,有了林木的栽植,树根便会深深进入土地深层,从而使得土壤能被固定,不至于在下雨天大面积流失,同时其叶子落在地上,加上地上因为大量林木而生长起的植被,在固定土壤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吸收水分。此外,在风沙侵蚀严重地区兴建防护林还能有效地阻挡风沙,改善环境。
3改善资源利用结构
如今我们的生活中如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使用过多,这些会对大自然产生较大的损害,对空气、水源等都有可能造成污染。而林木属于可再生资源,对它的利用不会对自然产生大的损害。所以若能大量栽植林木,将能有效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对改善资源利用结构,改善环境都有重要意义。
二、科学栽植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措施
1明确方向,制定科学的林木建设方案
林木栽植固然对改善环境意义重大,然而我们在栽植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很多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林木栽植的有效性、合理性,同时也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比如,首先我们要根据不同地域所具有的不同地理、气候等特征来确定适合栽植的林木种类,其次还要根据当地的环境现状来确定应该栽植多少,在哪些地方栽植,栽植的密度等方面。此外,在栽植了之后,也要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定期考察林木的生长情况,通过一些措施防止病虫害的影响等。这些都是在进行林木栽植的时候要考虑到的,要做好这些,重在林区的管理,即林区管理方要制定相关管理规定,做好宣传,让人们意识到林木区的重要性,在生活中注意保护,对于破坏等的行为则要进行相应的处罚。同时也要保证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持,即避免具有污染性的企业在周边布局等情况。
2健全科学栽植体系
科学栽植在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不断更新。
因地制宜,建立建全生态林业技术发展科技平台,通过技术交流,创造生态林业技术推广环境,根据市场经济需要,建立生态林业示范基地,通过带动周边地区,为农户提供新技术,不断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为生态林业技术转化和基层林业技术推广提供条件,保障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例如:加快建设美丽临洮,深入开展全民绿化行动,继续抓好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和兰临高速公路面山绿化工程,认真完成适龄公民每人10株数的法定义务,计划完成全民义务植树340万株,高标准建设兰临高速中铺段面山绿化1000亩,栽植行道树10km。
3完善资金保障体系
强化生态林业建设需要完善的资金保障。在保证其经费充足的前提下,进行科学栽植技术的推广工作,也要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工作,需要不断引导有先进的技术人员到各地去进行学习探讨,为生态林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鼓励相关的人员对于生态林业技术勇于创新探索。对于有创新技术的人员予以资金鼓励的方式促进林业技术发展,将科学栽植技术不断的应用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把新技术最大化的转化为林农的最大经济效益。
4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林业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生态建设最根本、最长期的措施;国家林业局提出的林业生态建设的总体战略思想,集中反映了林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已经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林业的主导需求。要想发展生态林业的建设,首先要加强相关专业人员对生态林业技术要求,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保证生态林业技术工作更好的发展。相关的林业政府财政部门也要重视生态林业技术工作,让相关人员能够对先进的技术有深度的了解,保证林业技术的高效性,定期开展专业技术讲座,增强相关技术性人员的技能,为今后的生态林业发展做好准备。如,建立生态护林员动态管理机制,对全县确定的476名生态护林员实行一年一聘,对贫困验收退出的及时进行解聘,重新确定建档立卡户,对国家重点公益林确定的375名护林员优先向贫困村建档立卡户倾斜。继续加快生态林业产业发展,计划新发展千亩经济林果基地1处,新增花木栽植面积2000亩以上,新发展林下经济基地3处以上。加快贫困村生态建设步伐,优先将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林业重点项目向贫困村倾斜,通过实施项目增加群众劳务收入。
5积极宣传林业栽植的重要性
林业栽植具有很多的积极作用,对于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使得整个社会形成良好意识,并积极投身于林业栽植的实践当中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一些策略进行支持。首先,要着力从国家和社会层面进行推动,如国家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滥伐林木、毁坏山林的行为进行惩罚,并可以规定相关激励措施,鼓励人们进行林业栽植,为其提供政策支撑。此外,社会各行各业还可以在植树节等日子组织开展植树活动,通过这些具体行动来提高全社会对此的关注。在宣传策略上,也可结合现如今互联网媒体发达的情况,通过互联网、社交平台以及电视广播等渠道提高人们林木栽植的积极性。
6混交林栽植技术应用
为了能够有效防止后续生态系统受到更加严重的危害,可以针对此种问题对于现有人工造林技术进行不断完善,采取针对性的改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地域生态环境调节能力。但是通过以往长期分析研究能够得知,如果采取单一树种的种植,那么林区在经过封山育林调节之后,此区域生态系统的生存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可以利用混交林栽植技术来提升整个森林中林木的生存能力,从而有效改进森林整体性能。
结语
务林人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贡献作为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自然生态。将科学栽植技术不断的优化和创新是生态林业建设的新目标,也是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参考文献:
[1]黄俊悟。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乡村科学,2019,(1):72-73.
[2]穆璀鸿。生态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建设重点——以隆德县为例[J].江西农业,2018,(2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