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国有中牟县林场 河南郑州 451470
摘要:过去在我国,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建设,以砍伐树木,破坏环境,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虽然经济建设得到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阻碍了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基于此,以下对新时期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营造林技术;林业发展;应用措施;探析
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子孙后代保留绿水青山”正在成为当代人的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多次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概念。新时期,只有通过营造林技术不断扩大林地规模,才能为子孙后代真正留下“金山银山”。
1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建设中的应用含义
论林业造林成活率是建立在科学的合理的林业造林结构的基础上的,某些地区在整个林业造林工程建设的结构上就存在很大的漏洞和缺陷。地域特色与树苗习性不够匹配,林业造林规模不够清楚规划,目标不够接近实际等等,都是由于整个林业造林的结构不够合理的因素。不合理的规划设计,盲目的改进林业造林势必会影响到树木的成活率。所以,优化林业造林结构调整,建立健全林业造林管理制度,合理规划布局计划,都是促进提升林业造林成活率的重要举措。林业造林工程建设是一项长远的发展战略,所以我们现阶段一定要有一个较为清晰且明确的达成目标和设计规划,从选苗到育苗,从种植要养护,都要有一个完整的且合理的规划,才能保证林业造林工程能够有一个较为乐观的成活率和较高的质量。
2林业营造林技术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2.1忽视与不重视整地工作
只有积极地发挥整地的作用,才可以充分发挥出土壤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土地进行平整后,也为机械化作业提供了一些便利,在树苗栽种的过程中,无疑会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并可确保树苗质量,成活率也会相应提高。也就是说,林业造林技术的应用需要有科学匹配的种植环境。但是,当下在林业建设方面的技术准备还不够充分,对土壤与整地工作等方面缺乏关注和重视,许多林业单位都没有正确认识到加强整地的重要性,所以,对各种植区域地形、整地技术应用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究,以免后期出现地形因素方面的问题。
2.2区划界限不明确,实际操作模糊
在林业营造林技术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区划界限不明确的现实问题。林业营造林工程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必须明确区划界限和相关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林业营造林工程质量。当前林业营造林技术在应用实践中,存在着区域界限模糊的问题,这就使得很多技术难以应用到位,使得未来施工与设计相矛盾,如设计方案中体现的苗木栽植区域为A,但在实际栽植过程中可能却是B区域,同时,林业营造林技术中还存在用苗选择标准模糊等问题。
2.3缺乏清晰的造林规划与可操作性
由于以往的粗放式林木管理模式与观念,一些林业单位在营林工程开展中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造林方面只注重数量,并没有结合具体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勘查和系统分析,从而制定出明确清晰的造林规划,进而导致在后期造林计划与管理过程中出现混乱情况,设计往往趋于程序化特点,灵活性与可操作性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关林业部门的监管与指导力度不够,导致组织工作不能顺利开展,进而影响了整体造林的质量与进度,因此,为改进林业营造林技术,还需构建完善的监督与操作规范体系。
3新时期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
3.1林间病虫害管理
病虫害及自然灾害会给营林工作造成严重的损害,直接影响到地区的造林保存率,例如,2014年辽宁造林合格率仅为64.5%,很多地区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后,林区恢复时间至少需要5年以上。为了降低自然灾害给营林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做好防御措施,及时制定自然灾害预警方案,深入落实“一带一路”发展原则,为生态发展提供保护屏障。例如,完善防护林带,优化江河湖库防护系统。相比较于自然灾害,病虫害的预防与处理可控性更强。首先,要在播种前做好土壤消毒工作,降低土壤内细菌含量,抑制病虫繁殖,为幼苗生长提供健康的生长空间。其次,按照技术标准,合理配置消毒液,保证消毒液浓度不会对幼苗造成伤害,并可以更充分渗透到土壤内部。最后,后期开展工作时注意定期除草、修枝、施肥,适当投放病虫的天敌生物,从而不断提高造林成活率。
3.2做好前期造林育苗设计
众所周知,林业造林是需要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及分类推进的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要结合国家的发展要求,制定年度的造林计划,并对造林设计方式进行全面综合探讨,建立本地区的林业造林作业计划与组织方案,研究与探寻不同苗木的生长规律,并对其周围的地质环境进行详细勘查,制定出适合树种生长的栽培计划等,加强造林技术的前期开发与应用,对可能需要应用的技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入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要强化配套设施的建设,并建立适合林木可持续发展与林业技术应用的体系,以保证技术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3.3加快人才建设
目前,林业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不利于林业生产技术的应用,同时,对于创新营林技术的认知也比较匮乏,阻碍了林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林业基层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对营林技术应用效率影响十分明显。所以,需尽快强化基层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成为现代化人才。任何行业中,人才都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生产力量。在提高基层人员专业能力的同时,制定规范化的培训课程,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针对培训内容定期考核,从而不断提高员工学习积极性。
3.4营造林树种选择技术
我国疆域辽阔、气候多样,在实际建设营造林过程中,不同地区适合的树种存在明显的差别。在实际工作开始前,必须检测营造林建设地地质环境、气候特点,并将检测结果作为树种选择的依据。比如,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十分寒冷,因此,在北方地区建设营造林时,必须要考虑北方的气候特点,而松树由于具有耐寒且生命力较强的特点,成为了北方营造林建设的首选树种。从中可以看出,营造林地点是树种选择的前提和基础,而树种选择的合适与否,则会对营造林工作的开展效果造成直接影响。二者存在着密切关系,如果仅依据有关规定进行树种选择,不仅缺少灵活性,且造林效果也无法与预期相符,因此,无法成功发挥出营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结束语
我国由于快速发展经济建设,造成绿色森林面积的大量锐减,由于近几年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大力宣传和投入,森林面积有所增加,在营造林在林业建设方面,一些科学的先进的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应用,给林业建设带来了不少的好处,但是造林技术研究和投入林业建设上依然有所不足之处。由此针对本质问题,要不断加强改善营造林技术,以更好的应用到林业建设当中来,也更好的我国营造林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忠彪.试谈营林技术对林业的重要性及其要点[J].花卉,2019(24):185-186.
[2]李琰锦.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建设中的应用[J].乡村科技,2019(34):63-64.
[3]王炯艳.林业营造林关键技术与管理措施探究[J].花卉,2019(22):219-220.
[4]赵俊.林业营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花卉,2018(22):227-228.
[5]赵泽明.新时期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J].山西农经,2017(1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