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探讨司恒波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6卷3月6期   作者:司恒波
[导读] 在城市化建设中,市政工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摘 要:本文从市政工程建设施工中出现较多的环境保护问题及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环保机械设备的选用、环境保护管理及环境保护新技术应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市政工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关键词:市政工程;环境保护
         在城市化建设中,市政工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极大地改善了城市整体环境,但在城市市政工程建设施工中产生的污染问题也相应的成为影响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因素,因此,解决市政工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也迫在眉睫。本文全面阐述了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相应保护对策,希望加强政府对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
一、市政工程施工中常出现的环境保护问题及基本防治措施
         市政工程施工中出现的环境保护问题主要包含施工扬尘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及噪声污染等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一)施工扬尘与防治
         施工作业扬尘、运输车辆运行的道路扬尘以及裸露地面的风蚀扬尘等会引起大量的粉尘扩散到大气中,造成大气污染。如场地平整硬化、土方及各种材料装卸、建筑材料筛选与拌合、现场清理和土方回填等产生的扬尘;一些建筑材料的露天堆放本身就容易出现扬尘;地表开挖造成的裸露地面受大风天气影响也会产生扬尘。这些都对施工现场与附近区域的大气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导致大气污染现象的发生。
         针对施工扬尘污染问题,可以采取的防治措施:
         1、通过定期洒水养护运输道路;在运输水泥和土方等粉质材料的车辆上加盖篷布,以降低运输车辆的道路扬尘。
         2、现场堆放易引起扬尘的粉末状材料应加盖蓬布,轻拿轻放,优先使用有防尘措施的现代化施工设备,以降低施工工艺扬尘,对现场所堆放的土方、开挖的裸露的地面等使用绿网覆盖[1]。
(二)固体废弃物污染与防治
         施工期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的随意弃置,不仅会污染大气与水环境,也影响着城市的美化。
         针对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可以采取的防治措施:
         1、施工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应进行分类处理,回收可循环利用的物质,如将回收的砂石用做混凝土骨料。
         2、不能回收再利用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应集中收集并及时清运到当地环卫部门指定的地方。
         (三)施工水污染与防治
         市政工程项目施工场地的地面冲洗水、混凝土养护废水、施工机械设备和车辆冲洗废水等以及人员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会导致流失的浆料进入水体,造成周边地区水体中的SS、石油类等污染物浓度增加,污染水体。
         针对施工水污染问题,可以采取的防治措施:
         1、需在对冲洗水、养护废水、泥浆水、搅拌站废水等施工废水以及施工现场生活污水和粪便等进行集中、妥善处理,达到国家相关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城市污水管网,严禁直接排入水体。
         2、如果施工现场距离水源地较近,则应采取隔离措施。
         (四)施工噪声与防治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噪声有一定的波动性,其噪声污染源主要有施工机械发出的强音和施工现场构件加工的声音,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
         针对施工噪声污染问题,可以采取的有效防治措施:
         1、加强机械保养,并运用吸声、消声及隔声等降噪技术,以降低施工机械噪声;逐步淘汰、更新落后的施工机械,使用低噪声、轻震动的机械设备及开发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
         2、施工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对必须的夜间施工,必须在获取到夜间施工许可证后方可进行,告知周围可能产生影响的居民,并减少和控制产生扰民噪声的机械设备的使用。
二、市政工程中环境保护的工程机械选用
         在市政工程施工中,将会有大量工程机械尾气及噪声等对环境产生负荷影响。因此,研发和选用环保节能型工程机械也是市政工程中环境保护的措施之一。
         (一)环保型机械材料的选用与设计
         设计环保机械系统的部件时,应尽可能选用易分解、可回收再利用,基于绿色概念的,尽量的将设计方案中的源头污染降低[2],并且在加工与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损害影响的材料,尽可能减少或替代有害重金属使用量,宜选用容易装配和分解的大模块化结构与无毒的新型环保型材料制作结构件,以提高工程机械材料的再生率[3];以废弃零部件处理的污染最小化及综合成本最优化为前提,考虑同类零部件的互换性和通用性,能焚烧处理或可回收用作燃料。  
         (二)环保型工程机械的选用与设计
         选用低油耗、低排放、低噪声、效率高的环保水冷增压柴油发动机,以降低排放、噪声等环境的负荷;采用有高效高精度过滤装置,配备耐腐蚀、耐高温、防冲击、密封性好的优质胶管液压管路的液压系统和增压液压油箱,改善泵的吸油效果,以保持传动液压油的清洁和防渗漏,达到去除机械磨损物等杂质,减少液压元件故障与磨损、延长常用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及换油间隔时间,降低液压油的更换频率,降低对周边施工作业环境污染的影响。
三、市政工程建设施工的全过程环境保护管理
         市政工程全程环保管理是以政府、业主、承包商、工程监理等为工程活动主体,以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与企业自控相结合,从工程筹备设计、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与项目竣工验收阶段的全部市政工程施工期的所有过程环保管理。


         (一)强化政府相关部门的环保职能
         以建立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的规划,并对具体市政工程施工加以监督管理来强化政府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能,利用行政以及经济手段对市政工程施工活动中产生的损害和破坏环保的行为进行限制,创建一种既符合环保相关要求又不影响经济发展的政府环境管理模式,以促进市政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二)发挥业主环保的监控作用
         作为工程项目出资人和所有人的业主,拥有对工程项目的决策权与控制权。业主在组织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与费用进行控制,还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环保管理。比如将环保作为工程招投标的重要条件,严格评审施工单位投标书中相关环境保护内容各项,并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单位的环保措施实施情况加以监督控制,及时协调解决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种有损环保的问题,对达不到环保要求的竣工工程项目不予验收。
         (三)赋予监理环保管理权限
         通过健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赋予监理对施工现场的环保问题实时进行全面系统管理的职责,或者委托有环境监理资质的监理单位作为第三方,依据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与技术标准,按照批准的设计、招投标文件及依法签订的监理、施工承包合同等,加强对进行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四)加强承包商环境保护的自我管控
         承包商应根据市政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环境保护方案和措施,建立有效完善的环境保护机制,深入现场调查发现并评估影响环境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4]。承包商是市政工程项目的具体建设施工者,也是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的责任人之一,应将环保管理纳入日常施工管理中,严格遵照国家与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定施工组织计划,对可能出现的施工扬尘、固废、废水及噪声等环境保护问题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治理措施,进行防止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自我控制管理。
         四、市政工程中环境保护的环保新技术应用
         对市政工程施工中经常出现的环保问题可以配套使用新型环境保护技术进行有效的防控,并通过垃圾、污水污泥处理和再生利用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一)垃圾处理和再生利用新技术的应用
         1、垃圾资源化处理利用技术
         我国目前的大多数城市采取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卫生填埋和焚烧,因无严格的防渗防漏措施,造成水体及大气等环境污染。采用垃圾资源化处理利用新技术,可通过对垃圾进行科学有效的筛分和磁选,将其中的有机物做成普通肥料或环保型绿色菌肥;将固体无机物粉碎加工做成切块砖;将白色垃圾加热灭菌后制成环保型板材,不仅能使垃圾得以环保有效的处理和有效的再利用,还能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2、垃圾综合处理技术
         采用“W.D.M法”综合处理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无须进行严格的垃圾预分拣和分类,可直接投入密闭式热解罐,通过加热到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将垃圾中的有机物热解、脱水汽化并灭菌消毒,再利用旋转翻动、球磨,将垃圾中的有机成分进行粉状处理后,收集到集粉装置,在达到有机和无机物分离的同时,有效地控制了有毒气体和二次污染产生,处理后的垃圾能广泛应用于建筑、肥料等行业。
         (二)污泥处理新技术
         1、减量化新技术
         污泥的减量化处理参照能量溅溢和维持能理论,使外部能量的输入与必要维持能达到某种平衡,无需更多外部能量的供给来降低微生物产率[5]。微型动物捕食技术、高溶解氧工艺、防释磷污泥浓缩技术等减量化新技术开发成为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方向。
         2、资源化新技术
         污泥资源化是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工艺,提取废弃污泥中的有效组分,在消除二次污染的同时,使污泥获得再生利用价值。近些年污泥资源化利用主要研究有材料化、有机化和能源化等方面
         3、无害化新技术
         污泥无害化是将有毒有害污泥放入有一定强度和防渗透的固体材料里,实现污泥与环境的隔离。电子束辐照技术、生物沥浸技术、蚯蚓污泥技术等污泥无害化新技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6-7]。
         总之,通过市政工程筹划建设施工的全程环境保护管理,并采取各种环境保护措施,不断更新应用环保新科技,能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市政工程建设施工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损害,使市政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协调统一,城市规划建设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耀辉,王闯. 市政工程管理与控制之我见[J]. 门窗,2013,
13(10):232-234。
         [2] 车春玲.工程机械产品设计中的节能与环保[J]. 工业C,2016,39:138-139.        
         [3] 利淑君, 浅谈市政工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J].环境, 2010(S2):81-82.
         [4] 张利叶, 吴云鹏.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分析[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3):244-245.
         [5] 柯杰, 胡惠秩, 卢进登等.污泥处理新技术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9, 44(4):92-95.
         [6] 吴宇琦. r-射线辐照法处理剩余污泥的试验研究[D].湖南:南华大学, 2013.
         [7] 郑冠宇,王世梅,周立祥. 污泥生物沥浸处理对病原物的杀灭效果影响[J]. 环境科学,2007(7) :1539 - 3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