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特色农产品发展壮大路径研究——以娄山关方竹笋为例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李燕
[导读] 摘要: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向中高速增长,需要从供给侧进行改革。
        中共桐梓县委党校  贵州桐梓  563200
        摘要: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向中高速增长,需要从供给侧进行改革。娄山关方竹笋在全世界仅产于重庆市南川区和贵州省桐梓县,主产区在桐梓,是桐梓的特色农产品。如何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发展壮大娄山关方竹笋是桐梓面临亟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特色农产品  娄山关方竹笋
        一、桐梓县娄山关方竹笋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桐梓县特色农产品——娄山关方竹笋
        娄山关方竹,学名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Keng)Keng f.),生长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丛林中,形呈四方,有棱有角,在全世界仅产于贵州省桐梓县和重庆市南川区。娄山关方竹笋主要产笋季节在8 月中旬至10 月中旬。
        (二)桐梓县娄山关方竹笋产业发展现状
        桐梓县是娄山关方竹分布最集中连片的区域,是我国方竹分布的自然中心,有世界上已知的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娄山关方竹竹林,全县原生方竹林面积为43万亩,其中连片千亩以上的为16.8万亩。计划到2020年底实现1200米海拔以上娄山关方竹林总面积达到100万亩。当前,全县从业竹农近20万人,2019年娄山关方竹笋年产量在3.8万吨,销售总额近5亿元。
        二、桐梓县方竹笋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争地”现象。近年来桐梓县大力发展方竹、高粱、花椒、辣椒等农产品,可供发展方竹产业的地块很有限,存在产业“争地”现象,有时划定的栽植地块与国有林场发生权属争议等问题。
        (二)工作不够扎实。部分地区发展方竹产业工作细致度不够,种植任务仅落实到村,未精准到农户到地块,也无任务分解细化落实的花名册。有的地方对育苗管理粗放、管护不到位,对原生林管理不善,存在重发展轻管理现象。
        (三)种植面积落实存在差距。因方竹林均种植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高山有坡度,种植时种植面积是按坡斜面面积计算,而统计面积时,使用卫星截图,是按山地平面面积计算,一对比,种植面积就不足。
        (四)业务培训不够。部分地区没有看出方竹产业作为“一县一业”的重要性和建设的必要性,还需进一步统一思想。在实施栽植中规范程度不够,株距行距明显不符合技术要求、出现死苗现象等。


        三、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推进特色农产品娄山关方竹笋发展壮大的路径和方法
        (一)明确工作要求、强化示范引领
        一是明确各乡镇为方竹林建设责任主体,负责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宣传发动、土地落实、土地丈量、组织实施、督促进度、后期管护及自查验收等工作,并上报 GPS轨迹及相关验收资料,完成所有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和利益联结协议签订。二是以县林业局为方竹林建设技术主体,负责开展技术指导、业务培训、苗木检验检疫、进度督导、质量监管等工作,并完成验收工作。三是娄山产投集团等企业,负责大娄山方竹笋品牌建设和打造、资金筹集,方竹笋统购、加工、销售及冷链物流、冷库、产业便道等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并完成经营合作协议签订和兑现资金。
        (二)强化资金保障、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通过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力争使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支持龙头企业创新融资模式,确保方竹基地建设、加工企业建设、竹旅一体化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必需费用;不断探索金融产品支持竹产业发展需求。二是加大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要增派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培训和督促,确保高标准、高质量规范栽植,对栽植不规范的要及时整改,对死苗、漏苗现象要在栽植有效期内及时购进苗源进行补栽补植,确保栽植质量。
        (三)加大宣传力度、重视品牌建设
        一是制定方竹产业宣传办法,开展多媒体、多渠道、多形式持久深入宣传。引导电商平台、线下门店、餐饮行业统一形象包装,扩大方竹笋知名度。邀请各地客商和省内外专家共同参与并洽谈招商引资事宜;邀请各大媒体持续报道方竹笋。组织各部门到其他地方去推介方竹笋和招商引资。二是经营主体要树立大娄山方竹的品牌意识。建立追溯系统,开展基地有机认证,与各大经销商和电商平台合作,大力培养技术骨干和销售团队,不断提高产量、质量和销量,努力打造方竹产业知名品牌。提高桐梓方竹市场占有率,发展壮大桐梓方竹品牌,打造“中国方竹笋之乡”品牌,增加“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认证和种植面积。
        (四)严格考核问责、建立奖补机制
        一是由方竹产业工作专班牵头组织考核,坚持平时督导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二是实行日调度、周督查、半月排位、月评比、半年考核、全年总评制度。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任务完成情况与待遇挂钩。
        (五)出台补助政策、转变发展模式
        一是明确营造方竹,实生苗每亩补助金额,母竹每亩补助金额。开展垫付方竹种苗款,回收方竹笋时扣回种苗款,逐步加大农户种植面积。二是转变发展模式,盘活国有集体山林及部分方竹林资源,以国有公司为国有林场经营主体。通过与林农、竹农合作,建立利益链接机制,由农户出土地和劳动力,合作社出资金、技术及管理,地方国有企业争取银行资金,争取统购统销全县方竹笋。三是不断拓展经营模式。与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植大户、相应的公司进行合作,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突出抓好中间环节的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以加工促进农产品销售,增加附加值,以市场带动农产品的种植,抓好利益联结。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