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管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吴志方
[导读] 摘要:装配式指的是在完成结构基本构件的预先制作后,通过节点混凝土浇筑的方法将预制构件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建筑结构。
        身份证号码:36072319841119XXXX  518000
        摘要:装配式指的是在完成结构基本构件的预先制作后,通过节点混凝土浇筑的方法将预制构件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建筑结构。这种建筑施工方法能够大幅提升建筑的施工效率,并且能够确保建筑施工的质量来满足行业规范中的要求。但是这类建施工中,细部处理工作的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应用新型技术开展完成施工管理工作,应用BIM技术能够取得很好的质量控制效果。基于此,本文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BIM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BIM;装配式;混凝土
        引言: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内容包括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构件生产和管理阶段、正式施工阶段和工程验收阶段。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方式为建设4D模型,并完成碰撞试验,构件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为按照设计图纸,生产和加工构件,正式施工阶段为对比实际施工和设计模型之间的构件的编号,工程验收阶段为对比施工参数和设计参数,并分析平台数据。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特点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特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建筑业的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了建筑品质,实现了建筑业低碳、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其应用特点概括如下:
        1.1标准化设计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标准化设计是指在建筑、结构、机电各专业同步一体化设计的基础上,将设计图纸进行分析与深化,并按照一定的模数标准和科学的拆分,形成具有某一固定特征的标准化、系列化的建筑部品部件。采用标准化设计可以大大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规模化生产,合理控制建筑成本。作为装配式建筑显著特征之一,标准化设计是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工业化的体现。
        1.2工厂化生产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厂化生产是指按照统一标准定型设计,在工厂内成批生产各种构配件。其中,预制混凝土构件在工厂从模具安装清理→钢筋加工及绑扎→混凝土拌制入模→混凝土振捣→养护等生产过程中,通过在规范的生产工艺下标准化、精细化生产和整体养护,显著提高了建筑产品的质量,保证了构件尺寸形状的精确。
        1.3装配化施工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化施工是指施工现场以预制混凝土构件安装为主,采用机械吊装就位,通过钢筋套筒、注浆锚固、后浇混凝土方式,将预制构件连接为整体。由于大量的湿作业转移到工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现场只进行预制构件的连接锚固以及节点后浇混凝土,大大地减少了现场作业工作量,减少了工人的使用数量,节省了人工成本。同时机械化装配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施工速度,缩短了工期。相对于传统的施工工艺,装配化施工减少了施工现场的粉尘、颗粒物、有害气体的排放,实现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绿色发展的理念。
        1.4一体化装修
        预制构件传统装修技术是通过后贴挂瓷砖、石材、玻璃瓦、GRC等具有装饰效果的材料实现其与建筑外墙的连接,这种方法称之为后挂式安装方法。而一体化装修技术改变了传统施工方法,它是将装饰材料与混凝土预制构件两者在工厂一次生产成型,然后运输到工地现场进行整体吊装、固定,这种施工工法结合了装饰面材料与混凝土预制构件各自的优点和特点。同时装修产品的施工地点移至工厂进行施工,可以减少50%的现场装修空间,还可以避免二次耗材的运输费用。
        1.5信息化管理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信息化管理是指运用BIM信息化技术,实现设计、生产、运输、施工、运维、管理等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的数据共享、协调应用,实现全专业、全产业链的信息化管理。

通过对预制构件信息及位置的实时跟踪,帮助业主实现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的全方位、实时控制,以达到精细化、全面化管理水平。
        1.6智能化应用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智能化应用是指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BIM和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与构件生产、运输、安装施工全过程相融合,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精细化、智能化的建造和管理,提升了建筑使用的安全、便利、舒适和环保等性能。
        2.BIM技术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2.1在质量控制上的应用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建筑构配件是通过工业生产方式所获得的,之后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装配式建筑施工所受季节因素的影响较小,施工效率较高,其建筑施工具有鲜明的工业化特征。BIM技术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形象性,从BIM技术出发,可对装配式建筑的图纸进行规范化设计,便于相关部门及人员全面了解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具体情况,明确自身职责,以便高效开展装配式建筑工程实践。另外,基于BIM技术所开展的装配式建筑设计,为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优质模型,这就突破了传统设计方式的局限性,为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的高效开展提供可靠支持。此外,BIM技术还可以实现模块化处理,可促进建筑结构部位分散与重组,便于工程建设相关人员清楚的了解装配式建筑结构情况,从而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2.2在系统数据管理方面的应用
        利用BIM技术,可以建成一个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系统,并且对于项目工程当中能够使用的各种数据进行整合。将这些数据作为数据库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该系统能够对于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由此可以在系统当中进行直观的展现。对于施工过程当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管理,还可以通过BIM模式来进行可视化的验收功能。在操作这个可视化功能的时候,能够对于建筑进行移动和旋转查看,包括构建的信息等等。同时还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一些可供监测的监测点,这些监测点的功能就是对于实时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
        2.3在项目其他环节中的应用
        装配式建筑施工之前,要对于施工的具体策划、项目经理制定的方案以及设计图纸等信息录入到系统当中,并且进行动态性的审核。构建运送到现场的时候进行系统的验收,然后将验收的信息收录到系统当中,通过系统的分析提示那些构建以及工序当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并将其反映到数据库当中。对于质检人员现场获取的信息进行收录,在现场的质量控制过程当中,在该系统当中主要是以构建作为基本的单元,以此来保证现场的施工质量。在系统的模型当中能够充分展示以及完成或者未完成,以及通过验收的模块等。同时BIM技术还可以录入各施工合同,对合同中的条款进行重点控制,例如合同的日期节点、付款节点、质量重点等,这些都可以进行全过程的管理,这样既保证了施工的质量又保证了项目的施工工期。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是实现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的必经之路,对促进我国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现阶段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质量管理与评价理论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整体而言,并未形成系统权威的、多方认可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质量评价的完整理论、方法体系,与其他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翁伟.基于BIM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分析[J].江西建材,2019.
        [2]朱娟.基于BIM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地产,2019.
        [3]赵勇,肖晶.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BIM技术的应用[J].装饰装修天地,2019.
        [4]毕新连.BIM技术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装饰装修天地,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