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5242319750413XXXX
摘要:同对象范围的城市规划的要求与内容不一样,整个城市或大分区范围的城市设计,着重研究城市整体的空间形态结构,构造城市的景观体系,组织城市的公共人文活动空间系统,以及考虑城市总体轮廓和各系统环境的设计框架。为了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的繁荣发展,本文阐述了城市规划和现代城市设计,希望能为我国城市建设规划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建筑
引言
现代城市设计,从形式到现在,已得到社会和规划、建筑界的认同,而且有了大量优秀的城市设计实践。而今城市设计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仍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也是城市设计近年来学科研究新的重要趋势之一。
1、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概念
建筑规划主要是指对建筑物所处的城市整体结构和周边环境进行考察,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可持续发展出发,对建筑物所处的环境、功能分区以及建筑物室内的一些基础设施和功能、空间布局等方面的规划[1]。建筑设计是指在建筑规划的前提下,设计师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建筑技术,加上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建筑物的结构、外观、室内功能布局等进行完善,设计出符合使用者需求和想法的建筑,最终实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社会功能等[2]。
2、建筑规划设计的原则
每一个城市的建设,每一栋建筑物的建造,都是设计师进行合理规划和精心设计的结果。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且相互影响,因此,在建筑物的规划和设计上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2.1、整合原则
对一个城市的建筑进行规划,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发展需要。例如,城市的整体形象和规模、本地企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国家政策和制度的规定等。在规划的时候要结合城市的整体发展趋势来划分各个功能区,例如,可以在学校周边进行居民区建设,也就是所谓的“学区房”,这样有利于家长接送学生上下学;又比如,工业区要和商业区分开建设,工业区一般建在郊区,商业区则分布在市中心。这样设计和规划的目的是使人们远离工业区污染而购物却很方便。
2.2、经济原则
每个城市进行规划设计的目的都是为了达到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在进行建筑物设计时,要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建设成本以及建筑物给城市带来的发展前景。这就要求建筑物在规划和设计之初,不要过度追求外观上的设计而造成过度浪费,也要避免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3、美学原则
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建筑物的设计和规划还要遵循美学的原则,这样设计出来的建筑才能够与城市的整体形象相吻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物的需求不单纯停留在它的使用功能上,对于建筑物的外观也有了进一步的美观需求。这就要要设计者在关注建筑物的实用性的同时,也要设计出符合美学要求的建筑[3]。
2.4 、 社会原则
社会原则是指在建筑物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以人为本,打造适合现代人类居住的环境,为居民的衣食住行提供方便。
3、城市规划设计措施
每个城市在对自己的建筑物进行规划和设计时,都会有自己的需求和特点。但大体上而言,都是综合考虑了城市本身空间和地理结构,城市景观的分布构成,城市公共人文空间的设置,城市整体轮廓等。
3.1、建筑空间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口与有限的土地资源的矛盾越来越大,因此,在建筑物的设计中要考虑到占用的土地面积,尽量从建筑的空间使用面积着手,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居住的建筑。比如,以往的传统住宅一般是7层以下的建筑,但是随着近些年建筑物高度的不断增加,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这就减少了建筑占地面积。设计师还致力于高层建筑物外观的设计,不断建造出很多震撼人心的建筑物,成为城市的一大景观。
3.2、绿化建设
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在注重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的建设,因此,在进行建筑规划和设计的时候,要把城市绿化考虑在内。一定数量的绿化设计,不但能够使城市的空气更加清新,还让整个城市充满美感。
3.3、交通设计
一个城市的交通决定这个城市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交通线路包括车行道、人行道、高架桥、地铁等,这些交通线路的规划和设计也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这些线路的设计,要结合整个城市的结构和功能区来进行,以便达到最佳使用效果。
3.4 、 居民需求
城市是人们聚居的场所,居民是城市的主体。因此,在进行建筑物的设计和规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这个城市居民的需求。建筑物的规划和设计要考虑到对居民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的影响,尽量为他们提供便利。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居民创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3.5、生态设计
在建筑物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城市整体结构等因素,还要考虑到城市建筑物的建设对于整个城市自然生态的影响,促进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1)重视城市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平衡。①建立全局观念,在充分了解城市整体架构的基础上进行城市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将经济效益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相结合;②控制城市的容量,包括对人口、土地、绿化、交通、工业、商业等容量的控制;③在保证经济利益和环境发展相协调的基础上,优化城市结构,对城市的功能区进行合理配置。(2)注重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对于城市的生态规划要要有全局观念,不管是哪一个区域的建设,都要将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纳入考量。必要时采取人工创造生态环境的方法来维护生态平衡。、
4、保护与维护
城市保护系指城市中有经济价值和文化意义的人文环境的保护,其中历史传统建筑与场所尤其值得重视。城市设计的保护既有邻里、场所,还有历史建筑和地区,包括对其中活动空间的保留,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课题。现代城市设计已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建筑学、市政工程学(含道路、桥梁、地铁、轻轨等)紧密联系,城市设计既贯穿在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又成为城市规划与建筑、景观和市政等详细工程设计的联系桥梁。尤其是城市重要地段,为确保环境质量,城市设计已成为城市详细规划之外必不可少的设计阶段。我国的城市设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处在起步阶段,特别是在结合国情方面,有大量问题需要研究。
(1)努力推进我国城市规划理论研究与实践。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城市规划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做法,规划界普遍认为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分支,是城市规划的补充,渗透在规划的各个阶段;很多建筑师则认为城市设计基本属于建筑学范畴。不同的观点是促进事物发展的动力,只有结合我国国情,加强城市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展学术讨论,寻找共识。规划师、建筑师、景观建筑师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才能促进我国的城市设计,提高我国城市的环境质量,创造高效、宜人、优美、并能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2)加强城市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要求。建筑学专业学生在城市规划方面的综合知识又不足。建议城市设计人才应主要从硕士研究生中培养,可以采用4种方式:①在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中设城市设计方向;②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专业中设城市设计方向;③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中设城市设计方向;④城市设计专业。多模式培养适应城市设计人才的不同要求。世界范围的城市化以空前速度向前推进,信息化、生态化正促进着城市发生急剧的变化,激发人们对生存空间、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它将和其他新的城市现象一起,促进我们研究城市设计所面临的新问题,特别是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切合中国国情的城市设计体系。
5、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在不断追求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对建筑物的设计和规划上,既充分考虑了城市整体结构的保留和功能区的划分,也考虑了城市居民的真实需求,还要考虑到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这样的规划和设计理念,对于城市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被推广。
参考文献:
[1]杜美忠.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2).
[2]周玉荣.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内江科技.2015(01)
[3]杨任旭.浅析现代智能建筑规划设计[J].知识经济.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