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区域景观格局的角度讲,现阶段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将会造成各地的原始景观构造改变,进而转变了固有的区域景观格局。由此可见,区域景观格局的转变与现阶段的土地整理与土地开发工作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在此前提下,各地如果要达到良好的土地开发与土地整理效果,那么核心要点在于保护原有的区域景观格局,并且运用合理化的举措来重新塑造区域景观格局。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区域景观格局;具体影响
近些年以来,土地开发整理的措施正在日益受到各个地区重视。通常情况下,土地开发整理的覆盖范围主要包含该区域现有的农用耕地、村镇与林地区域。经过全方位的土地整理与开发,最终确保达到农业生产水准显著提升的目标,对于现有的农用耕地面积予以明显扩大[1]。然而在整理与开发当地的土地资源时,很难避免将会改变固有的当地景观格局。为了实现合理化的区域景观格局构造,那么作为土地开发整理的具体负责部门需要做到密切关注当地的原始景观特征,并且运用合理化的手段来进行土地的开发与整理工作。
一、土地开发整理的研究实例
某土地开发项目整体可达350平方千米的总面积,该区域呈现西南部与东北部偏高的地势,中部区域呈现低洼的形态,并且具有岩溶地质与丘陵地质的典型地貌特征。并且,当地具有季风气候与高原气候的典型特征,整体呈现湿润的亚热带气候特征。经过测量可知,该区域平均保持在18℃左右的年均温度以及1000毫米的年度降水总量范围[2]。
具体在探究当地区域景观受到土地整理工作导致的影响时,主要通过判断现有的土地利用规划图予以实现。在获取该领域的基本空间数据时,主要借助信息化的软件予以实现,同时结合现有的项目竣工图。在此基础上,对于此次的土地开发整理研究重点着眼于当地的草地、林地、裸露田地、沟渠、农用耕地与裸露的旱地。通过运用全面统计当地各项景观数据的方式,从而归纳得出整体的景观斑块总数、景观种类比例以及当地景观类型,确保能够做到综合分析当地的景观分离程度、区域景观优势、景观多样性特征以及破碎程度等指标。
二、区域景观格局受到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具体影响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涉及很多的具体工作要点,例如对于农村的田间道路、草场林地以及居民用地予以综合性的整理开发。需要注意的是,土地开发工作不可避免将会增大当地原始景观被改变的风险,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做到运用灵活的思路来塑造全新的总体景观格局,增强区域景观的可利用性,进而保证了区域景观的良好利用效果。具体而言,区域景观格局将会受到当地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导致的如下影响:
(一)改变原有的景观格局
景观类型与景观面积都构成了景观格局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整理与开发现有的土地资源时,当地的整体景观格局也会因此而产生改变,其中包含裸露旱地、农用耕地、田间土坎、田间道路与其他景观格局的转变。经过全面的土地开发处理以后,多数区域将会降低原有的田间土坎以及裸露旱地比例,同时也会增大原有的田间道路、农用耕地与沟渠面积[3]。探析以上现状的根源,应当在于田间道路、沟渠与当地农用耕地的总体构架与布局变得更为科学,运用合理规划的方式来转变现有的区域土地配置方式,进而实现了对于景观空间结构的灵活调整。
例如近些年以来,很多地区都在全面致力于复垦当地的农田。通过运用全面复垦当地农田的措施,确保创造了合理程度更高的当地景观格局。同时,各个地区运用合理的复垦农田措施,对于该区域现有的沟渠面积、农用耕地面积与田间道路面积予以适度的增大,并且适当压缩了现存的田间土坎与裸露旱地面积,合理转换了耕地面积的比例。
此外,运用全面复垦当地农田的方式,应当能够减小现有的田间土坎与林地面积,通过重新塑造规则的区域景观形态,进而避免了破碎的区域景观现象,构建了全新的完整景观布局。
(二)改变原有的景观种类
区域景观类型是否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关乎该区域的整体生态效果,并且能够决定当地土地现有的利用效率。为此,现阶段的土地开发整理举措应当更多着眼于区域景观种类的合理转化,运用科学的措施来实现针对景观种类的重新调整,创建更加合理的区域景观分布方式。具体从区域景观种类的角度讲,经过合理调整以后的农用耕地将会占据更高的区域景观比例,并且避免了耕地破碎的现象产生,确保达到更小的斑块离散程度与更大的斑块平均粒径指标。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不仅会转变农用耕地的占据比例,同时对于当地的沟渠景观以及裸露旱地景观也能够达到合理调整的效果。具体对于沟渠的景观类型在进行开发整理时,基本思路在于排水沟的修建,并且需要做到适当保留当地的原始沟渠景观,避免此类景观遭受过度的开发破坏。很多地区在有序开展当地景观整理的前提下,明显降低了原有的田间土坎占地比例,并且降低了斑块总数。因此可以判断出,当地现有的很多农用耕地都来自于天然沟渠或者零散的田间土坎,经过合并处理最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农用耕地。
(三)改变原有的景观水平
在土地开发整理的具体工程实践中,一般来讲可以运用分离度指数、优势度指数与破碎程度指数等各项指标来表示当地的土地景观水平。例如从景观优势度的角度讲,各地通过开展全方位的景观整理措施,应当能够明显达到更高层次的景观合理性,避免了原有景观受到过度的改变或破坏。某些地区具有比较简单的原始景观分布形态,对此就要进行合理的景观格局变更。
三、探析改进对策
经过以上的综合分析,能够判断出区域景观格局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之间的关联性,并且可以得出区域景观格局受到当地目前的土地开发影响。具体在开发田间土坎、裸露旱地、沟渠与田间道的过程中,应当着眼于合理优化现有的区域景观配置方式,确保从优化整体的景观空间分布以及区域景观形态入手,保证当地的区域景观独特性[4]。
近些年以来,很多地区都在着眼于原始区域景观的全面修复工作,对于过度开发当地景观导致的原始区域景观破坏现象予以有效的弥补。通过运用生态修复的方式,应当能够创建合理性更强的区域景观整体格局,遵循因地制宜的区域景观开发思路来进行有序的景观开发。因此,目前关于开展综合性的土地开发整理还要着眼于增加现有的区域景观优势,运用合理化的方式来构建多层次的区域景观总体格局,创建合理性更强的区域景观综合布局方式。
结束语: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包含当地的田间道路与农田水利设施,通过开展综合性的土地开发工作,确保实现针对当地耕地质量的总体改善目标,运用综合整治的举措来优化现有的区域景观效果。目前在土地开发整理的具体实践领域内,作为相关负责部门必须做到密切关注现有的区域景观指数改变,同时也要结合当地的原始景观特征来进行有效改造,最终确保达到当地的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目标,对于总体的农业生产条件予以全面优化。
参考文献:
[1]钟莉娜,王军,白中科等.农用地整理对区域景观动态与生态风险影响研究——以福建省建溪流域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9,33(01):73-82.
[2]蔡学成.土地整理工程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J].吉林农业,2016(10):64-65.
[3]李妍均,赵小风,范建华等.土地开发整理对区域景观的影响——以重庆市万盛区南桐镇土地开发整理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9,26(01):27-31.
[4]喻光明,魏雅丽,陶文星等.土地整理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以湖北省安陆市辛榨乡基本农田整理项目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3):457-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