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保护与治理策略的研究陈丽媛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期   作者:陈丽媛
[导读] 随着当前现代化工作的逐步推进,城市发展的整体速度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摘要:随着当前现代化工作的逐步推进,城市发展的整体速度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与此同时,一些生态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比如大量污染物排放到土壤中,导致现有的土壤环境被所排放化学物质破坏,造成严重的污染。就土壤环境安全与污染防治的对策展开探究,希望能够起到一些积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土壤环境安全;污染防治;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多年来我们致力于发展经济,从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甚至对于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现在的土壤环境更是大不如前,给农业、林业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都带来了限制,进而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目前国家已经把治理环境和保护环境放在了重要位置,但是由于土壤的环境是多变的并且与地理位置也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对于土壤环境的治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需要我们结合不同地区的土壤环境特点,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土壤环境进行治理。
2 土壤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1 造成土壤污染的白色污染因素
         土壤的白色污染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所使用的地膜、塑料薄膜等物质残留在土壤环境中,而此类物质无法在短时间内通过自然降解而消除,这会对农作物吸收养分、水分的能力产生不利的影响,不仅会造成农产品的减产,而且还会破坏生态系统,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1]。
         2.2 化肥和农药等污染因素
         农业污染主要是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的,其中含有的重金属和有毒元素会严重损害土壤环境。在土壤中含有土壤微生物,可以转化有机质、分解矿物和降解有毒物质,是对土壤有利的,但是长年使用化肥会降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难以转化及降解有害物质。
         2.3 中小企业的污水排放
         一些农村小中型企业的经营不够规范化,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将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等,产生的废水经简单的物理沉降后,便直接排入到周围的土地之中形成渗坑,对土地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污染。
         2.4 生物污染因素
         生物污染指农业灌溉污水和未经过严格处理的生活污水一并被排放到土壤中,导致土壤内含有大量的寄生虫细菌以及病原体,从而对土壤造成污染。
3 治理土壤环境污染策略分析
         3.1 建立土壤污染防治体系
         面对当前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在治理工作上,首先需要建立土壤污染防治体系,相关人员也应该对这方面的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完善规定和策略,从考虑整体的角度再来细化相关的应用措施,以此强化土壤污染防治体系的专一性和针对性。在实际操作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2]。首先,要提升关于土壤环境保护的科研投入。一直以来,资金都是困扰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所以拨发专款,配合相关专家的调查数据,为土壤污染防护体系提出更多可行的建议,这对于推动整个体系的建设工作大有帮助。其次,要巩固土壤质量监测监控的体系。在土壤环境保护工作中,应该将土壤质量检测看作一种例行开展的工作项目,按时检测土壤环境,监控土壤环境的污染状况,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后,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一些环境保护部门工作开展缓慢,甚至是停滞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完善的规定,所以,相关部门应该积极收集各方意见,归纳出关键性信息,对于建立土壤污染防治体系起到积极的作用。


         3.2 建立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加大土壤环境的监督和监管力度
         由于现在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给人们乃至社会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国家也开始对土壤环境治理高度重视。要想解决土壤环境污染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加大土壤环境的监督和监管力度,从根源上减少对土壤的污染。现在已经对很多土壤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开展了治理和改善工作,通过对这些地方污染严重的程度及其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区分好不同区域的不同程度污染,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类[3]。相关部门也应该建立有效的监督监管机制,不仅要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监督力度进行监管,对有关企业的排污量是否达标也要进行系统的、全面的了解,有关部门必须加强监督力度,提高重视程度,确保能够顺利的实行治理策略,有效的对土壤污染进行防范和控制。
         3.3 积极应用先进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各地方政府以及农业环境保护部门要积极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以及时准确的掌握土壤污染的具体情况,并结合本地区的技术水平和经济能力合理选择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工艺。目前比较常用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主要有固化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动电修复技术、热处理技术、冲洗修复技术、泵出处理技术以及玻璃化等修复技术。各地方政府和农业环境保护部门要不断总结技术应用经验,加强技术创新,并加强有效治理技术的推广应用,从而实现改善农业环境修复土壤资源的目的,为我国的农业经济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资源保障。(1)治理土壤化学污染技术。在治理土壤的化学污染问题时,需要先分析其化学元素成分以及含量,并根据其化学性质特点采取相应的利用护着消除措施。同时还应对土壤酸碱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尽量降低土壤资源受化学元素的影响程度。(2)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技术。在治理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时,应根据重金属的化学性质特点,利用相应的化学元素与其进行氧化还原、溶解以及吸收反应,从而实现消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的目的[4]。(3)利用生物技术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目前在土壤污染治理中广泛的采用了植物以及生物技术来进行防止,其不仅能够对土壤污染问题进行有效的治理,同时其技术的安全性也更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以植物修复技术为例,其主要利用植物自身的根系过滤作用、固定作用以及抽提作用等来实现对土壤中污染成分的治理消除。各地方政府以及环保部门要加强对治理植物以及生物的研究筛选,既要提高治理的效果,同时也要注意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3.4 严格准入,确保建设用地土壤安全
         各地区高度重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准入多部门联动管理机制的建设,有效建立起生态环境、经信、国土自然资源与规划、住建等多部门在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上的联动监管流程。台州市规定对列入疑似污染地块名单的,生态环境部门若未提供可以开发利用通知的,规划部门不得出具规划条件文件,已出具规划条件文件的,规划部门不得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已办理规划用地许可证的[5],建设部门不得核发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对于工业用地和经营性用地租赁使用的,应在租赁合同中明确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及治理修复责任,相关责任人应及时开展相关活动。
4 结束语
         在土壤环境安全防护的工作中,相关人员应该对当前的污染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根据实际情况,对污染的源头展开深入的分析,在土壤环境保护工作中,积极引导民众参与其中,从自身做起,强化社会各个阶层人员的土壤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夏晖.以法为基,全面推进土壤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建设[J].环境保护,2018,46(18):7-10.
[2] 赵君,闫茂成,吴长访,舒韵,郭爱玲.干湿交替土壤环境中剥离涂层管线钢阴极保护有效性[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18,30(05):508-512.
[3] 吴云.土壤环境管理政策的实践应用与完善建议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8,43(09):1-5.
[4] 张书然.重庆长寿区土壤防治现状、问题及其对策措施[J].绿色科技,2018(16):307-308.
[5] 宋京津.新时代背景下土壤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8,30(08):22-23.
        
         作者简介:陈丽媛(1993.6.)性别:女 民族:汉?籍贯:江苏如皋  学历:本科?现工作单位:新疆新能源(集团)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