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的道德风险探究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张丽苹
[导读] 摘要:干部人事档案记录着教育经历、工作履历、职务类别、岗位变动以及薪资变动等关键信息,甚至还涉及机密的党政信息。
        中共四平市铁西区委党校  吉林四平 136000
        摘要:干部人事档案记录着教育经历、工作履历、职务类别、岗位变动以及薪资变动等关键信息,甚至还涉及机密的党政信息。而正是由于干部人事档案的私密性,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为此,探究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干部人事档案;道德风险;私密性
        本文论述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道德标准,分析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的道德危机,并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管理措施,旨在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道德情操,提升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水平。
        1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道德标准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与规范性较强的工作。对于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来说,伦理道德是职业活动范围内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道德规范主要包括热衷于岗位,保持高度的敬业精神;尊重客观事实;加强业务钻研能力,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与各相关职能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热爱创新。此外,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还要遵循《干部人事档案规章条例》提出的管理高效化、调配私密化与信息安全化等基本原则。
        2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道德危机
        尽管干部档案管理人员在进入工作岗位前都经过了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明确了职业道德规范。但是,在实践过程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道德危机问题。
        2.1随意复制和更改干部人事档案资料
        原始记录是干部人事档案的基本属性。干部在整个机构体系中处于管理服务层级,且都是经过层层筛选与阶段性考察后进入工作岗位的。干部人事档案记录的是干部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政治面貌等关键信息。干部人事档案也是机构对干部进行政绩考核、岗位调配与薪酬定档的重要参考依据。为此,保证干部人事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与准确性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部分档案管理人员肤浅的认为自身的工作性质,使其可以随意翻阅干部人事档案,甚至是复制、修改档案内容。无论是主观意识层面的,还是受到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随意更改干部人事档案都属于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甚至是影响整个机构的内部人事管理秩序。
        当然,档案管理人员在从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前,都会签署保密协议,明确对干部人事档案的泄密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和法律责任。然而,真正能够严格遵守保密协议的要求并非是轻而易举的。
        首先,从主观层面来说,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也是普通人,而普通人往往都会存在猎奇心理,或翻阅超出权限范围的档案资料;或与亲朋好友讨论特殊工作内容;或在个人社交账号发布工作信息等。而这些行为,也使得档案管理人员有意无意的泄露了工作机密。其次,从行政等级方面来说,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也只是普通的从业人员,在工作中也需要听从上级领导的安排。若领导利用职务之便有目的性的询问干部人员的档案信息,档案管理人员也只能听之任之。最后,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淡薄,职业道德素养匮乏,立场不坚定,极易受到威逼利诱,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
        2.2干部人事档案监管工作流于形式
        各机构在提拔干部前,往往都会先调取干部人事档案。这种任前审查,也是为了避免提拔政治有污点的干部。然而,现阶段,干部人事档案审查工作流于形式,单纯审查干部人事档案的完整性,鲜少有意识的核实干部人事档案的具体内容。尤其是基层部门,多数档案管理人员抱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开展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同时,部分不符合提拔标准的干部还会采用威逼利诱的方式,诱导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内容作假。
        另外,根据相关规定,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创建完善的登记制度和统计制度,定期开展干部人事档案审查工作。

然而事实上,多数人事档案管理部门都是在年底简单的检查人事档案的调阅查询情况,并未对干部人事档案的具体内容实行核对审查。而这也使得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无法发挥实际价值。
        2.3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存在安全隐患
        当前,全面推行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逐步成为主流趋势。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是指利用多元化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格式转化、检索传输与存储加工,实现整个管理流程的集成化、信息化与智能化。国资部于2017年颁布的《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规范》,为约束和规范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然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受到设备、技术与人员等多方面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使得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各种违反职业道德,甚至是违反法律的行为。
        例如,外来人员介入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导致干部人事档案资料泄露;部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为一己私利,利用职务之便,泄露干部人事档案资料。这些违法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职业道德的行径不仅打破了行业规则,扰乱了行业秩序,还造成了对社会的不良影响。
        3规避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道德风险的具体措施
        3.1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强化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养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以人工干预模式为主。基于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私密性,使参与管理人员极其有限。为此,单位需加大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力度,增强档案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强化其职业道德素养。通过系统性、规范性的培训,确保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更加深入的了解行业规则,进而不断提升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水平。
        3.2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行为
        单位需健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约束与规范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督促其严格按照既定流程与标准规范开展工作,并且时刻注意工作保密性。例如,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前,签订工作保密协议,明确泄露干部人事档案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再者,编制完整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细则,确保整理、审查与移交等各工作环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且编制违章违规处罚细则,对违反规章条例、违反法律规定、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视情节轻重予以惩处。最后,高度落实《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条例》,实现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干部群体、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专员与基层群众的联动监督,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性与规范性。
        3.3全面推行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规避泄密风险
        在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或外包过程中,应规范工作流程,采取全程化控制与动态化监督手段,对整个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流程予以监管,杜绝干部人事档案资料出现泄露问题。
        以某市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为例。该市采用“三严”措施稳步推进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其一,严格签订合同,一方面与外包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另一方面,与外包机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从业人员签订定向保密协议;其二,严格工作管理,动态化监督数字化管理流程,改善管理工作效率;其三,严格环境管理。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办公区安装高清摄像头,全天候无死角监控整个办公区,杜绝档案管理人员阅览超出权限范围的干部人事档案。全面推行干部人事档案出入库交接签字制度,方便追究相关责任人,从而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落实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与规章条例,但在实践工作中,受到各类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仍存在诸多违反职业道德、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为此,单位需建立健全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融入数字化管理,以加强档案管理的有效性,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
        参考文献:
        [1]李丽环.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的道德风险[J].档案天地,2019(7)
        [2]杨璐.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兰台内外,20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