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施工中需要各种机械设备,包括仪器仪表、运输设备、导电设备、动力设备和生产机械设备。机械设备是重要的生产工具。随着建筑业机械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机械化施工已经逐步代替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圆满出色的完成了建设任务。因此,机械设备在建设项目的生产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设备使用效能,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施工企业应不断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现就建设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的要点分析如下。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管理思考
1机械设备管理
管理机械设备运行全过程的行为称为机械设备管理,是指对机械设备的配置、采购、使用、维护保养、安全使用和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价值运动状态和物质运动状态。机械设备的管理就是对这两种形式的设备进行管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前者称为机械设备的经济管理,后者称为设备的技术管理。
2机械设备管理的特点
施工机械设备的特点包括:①施工机械设备的施工对象容易变化,设备种类多、规格型号复杂,设备配套不合理,使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相对复杂;② 施工机械设备经常是临时固定的,稳定性差,工作负荷不均,易造成设备磨损加剧;③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行条件以露天作业为主,往往难以采取完善的防护措施,因此易受灰尘、污垢的侵蚀,受大风、强降雨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造成机械设备的损坏和消耗;④建筑工程施工具有流动性,因此机械设备的拆卸和拆除非常普遍。机械设备存在有效运行时间短、利用率低等问题。
3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现状
3.1管理成本控制难度较大
由于建设项目涉及的工程类型复杂,施工企业必须使用各种机械设备进行施工作业。各种机械设备的施工作业形式多种多样,施工原材料消耗也不尽相同。一旦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混乱,就无法保证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按预定的施工计划运行,影响施工项目的整体施工进度。
同一作业类型的机械设备现场施工安排不合理,部分长时间作业,部分却在施工现场得不到使用,这大大损害了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加了管理成本。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施工企业缺乏科学、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机制。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只能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管理,不能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全面控制,只能根据施工需要被动地实施管理行为,这无疑增加了施工企业的管理成本。
3.2 外租设备使用频率较高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大多数施工企业通常在同一时间段内承担了多个施工项目。此种情况可能造成施工企业自有的施工机械设备无法满足实际施工需要的囧境。此时,企业需要租用外部机械设备来完成操作。这种运行方式无疑增加了外部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成本。为了减少机械设备的投资,施工企业通常选择减少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修频率,但同时也增加了机械设备的安全风险,不利于保证施工现场各种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
3.3管理方式方法有待加强
对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其日常经营和参与建设项目的直接原因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也就是说,施工企业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质量合格的建设项目,通常采用机械设备进行施工。但由于施工企业过于重视工程的竣工进度和质量合格率,对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相对忽视,导致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中出现各种问题。
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根据以往的管理经验,仍然沿用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无法与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相结合,整体管理水平较低。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模式转型升级的滞后,导致企业机械设备运行和管理成本变高、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系数上升,不利于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健康和建设项目的财产安全、降低企业运行和管理成本。
4提高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管理质量的方法
4.1 大力培养管理人才,增强其专业能力
在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方面,施工企业可以借鉴以下建议:一是提高招聘标准,大力引进工作态度端正、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水平高的管理人才,要求他们在充分掌握行业标准的基础上,遵守企业的工作要求,同时充分发挥带头作用,要求他们提供原管理人员分享经验,为提高原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提供支持;其次,机械设备管理领导要以身作则,在不断增强专业知识、提高管理技能的基础上,对基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全面掌握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现代化操作、检修和维修相关能力;第三,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工作潜能,建立一套能激发员工工作潜能的奖惩机制,激发员工积极高效完成工作,努力形成一只专业能力强,管理素质过硬的现代化建设施工企业管理队伍。4.2 科学调配设备,提高管理质量
为了提高机械设备管理质量,施工企业必须创新传统管理理念和落后的管理方法,做好机械设备的配置和管理工作。首先,施工企业在使用前应对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测试,确保设备符合建设工程建设项目的要求。同时,加强施工现场环境管理,预留机械设备停放和存放空间。第二,企业在配置机械设备时,应遵循“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一是确保机械设备的使用频率与建设项目的施工进度相一致,有利于避免“忙忙碌碌不均”的问题;二是立足经济效益和能源效益,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指标开展工作;最后,根据本工程的多边形特点配置机械设备。不同的施工环境和工作条件应采用针对性强的设备,有利于降低设备的损耗率。一方面可以保证施工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三是施工企业配置机械设备时,不能完全照搬机械设备的配置方案,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配置方式。主要原因是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受内外部干扰因素的影响,环境和条件将发生较大变化,造成不符合预期规划的现象,为有效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管理者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调整设备配置和使用计划,这是增强部署计划实际可行性的重要措施。
4.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强化成本控制能力
为了提高机械设备的成本控制能力,施工企业必须根据施工实际建立和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首先,建立“三定”责任制,其中“三定”是指指定的人、指定的岗位和指定的机器。简而言之,机械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和保管只能由指定的人员进行。未经企业许可,其他人不得干涉。如果在干扰过程中出现问题,需要对机械设备和指定人员进行本制度的处理,有利于帮助工作人员树立对机械设备的爱护意识,对及时发现设备问题、降低故障风险具有积极的影响。其次,完善奖惩激励制度,这是保证机械设备管理科学高效的重要基础。首先对机械设备管理负责人进行登记,然后将具体表现记录在案。在期中和期末,进行两次综合评价。对业绩优秀的管理者给予适当的奖励,鼓励员工继续努力,激发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后,完善经济核算体系,这是降低不必要支出成本、增强成本控制能力的有效保证。也是施工企业提高机械设备管理水平和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结束语
在使用机械设备的过程中,要对机械设备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改善机械设备的技术条件,尽量避免机械设备的故障,减少因机械设备故障引起的停机,注意日常工作维护机械设备,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从长远来看,它降低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成本,保证了建设项目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卫强.探究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J].经营管理者, 2017 (13) .
[2]刘斌, 李昭东.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及优化策略分析[J].江西建材, 2017 (17) .
[3]龚晓芸.浅析工程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要点[J].中国勘察设计, 2017 (4) .
[4]韦并生.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8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