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铁路工程建设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智能建造技术已经成为铁路建设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二者融合,不仅能够全面提高铁路工程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还能够缩短施工周期,提高铁路建设企业经济效益。因此,本文针对智能建造技术的需求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阐述其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具体运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为进一步拓展和推广智能建造技术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智能建造技术;铁路工程;建设;运用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促使各行各业面临改革和创新需求,互联网、移动互联以及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应运而生,在为社会进步奠定良好基础的同时,也充分说明人类已经完全进入信息智能时代。铁路交通运输作为我国重要交通方式之一,想要迎合时代发展,提高自身综合实力,满足社会需求,就要贯彻和落实“智能铁路”发展理念,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迈进。由此可见,本文针对智能建造技术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运用,对于促进铁路建设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智智能建造技术在铁路工程建设中需求以及发展现状
(一)智能建造技术需求
当前,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迅速,促进铁路工程建设规模逐渐扩大。为了充分满足社会需求以及铁路建设行业自身高质量、高标准需求,铁路工程建设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智能建造技术[1],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铁路工程建设向智能化、环保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第一,社会需求方面。近年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应运而生,为铁路建设向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充分说明将智能建造技术与铁路工程建设相融合已经成为交通运输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数量与日俱增,社会服务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在促进交通运输结构逐渐优化的同时,也为铁路工程建设带来巨大挑战。由此可见,想要充分满足社会需求,铁路工程建设需要摒弃传统建造方式,充分利用先进智能建造技术,从而为提高铁路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奠定基础。
第二,从铁路工程建设自身需求分析。当前,我国铁路工程项目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覆盖面积也愈加辽阔,并且建设结构越来越复杂化和大型化。由于铁路工程建设具有周期长、范围广的特点,在建设过程中会受环境、气候、基础建设、自然灾害等诸多方面因素影响工程质量,由此可见,传统铁路工程建设技术已经不能充分满足工程需求,需要迎合时代发展,充分利用智能建造技术从根源上解决各种问题。
(二)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飞速发展,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日渐增多。当前,我国高铁技术已经列入世界先进水平,并且具有中国特色技术体系。为了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和带头作用,我国的铁路工程建设积极投入到改革创新工作中[2],将一系列先进人工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到铁路工程建设领域,同时,出台了明确的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强化了铁路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另外,我国铁路集团在深入研究国内外铁路工程建设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建立了适合我国铁路工程建设发展的信息化技术路线,以提高铁路工程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质量为终极目标,保证所有流程具有标准性和规范性,建立统一的工程信息化平台,在投入实际运用后,可以实现互动、感知、智能诊断等技术手段,从而对铁路工程建设内容进行设计仿真、施工、测控、安装等工作,有利于保证铁路工程建设的精密性和可行性,全面提高铁路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二、智能建造技术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运用
在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用智能建造技术,需要借助卫星、雷达、各种末端传感器等载体展开,并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三维技术等突破传统技术的局限性,将铁路建设的作业方式具体化,从而保证铁路工程建造所有信息资源能够实现共享和统一管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搭建施工管理平台
铁路工程建设具有范围广、周期长的特点,在施工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影响质量的因素。因此,在项目施工前,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工程实际需求,利用智能建造技术搭建高效、开放的施工管理平台,有利于各部门、各专业以及相关人员能够共同完成信息收集、信息应用以及信息共享目标,充分保证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全面提高施工单位的工作效率。
(二)提高大数据智能分析能力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大数据智能分析方式应运而生。该技术手段不仅能够对海量、多元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还能够多角度、多层次的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与此同时,能够及时、准确的提取有价值的工程数据信息,为铁路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保证铁路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优化工程布局
BIM技术是智能信息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可视化、模拟化等特点,在工程建设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BIM技术建立三维立体工程模型,有利于施工人员直接观察发现设计方案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施工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有利于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从根本上减少施工隐患,从而优化工程布局。与此同时,传统施工过程中,各部门需要通过设计图纸进行沟通,不仅沟通效率低,而且容易引发各种矛盾,而应用BIM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数据共享建立便捷、高效的交流平台,强化部门间的沟通和交流,减少部门隔阂,提高施工效果。
(四)提高铁路线路选线的准确性
传统铁路线路选线过程中,需要通过人工勘察选出最佳建设线路方案,然而由于人工分析存在较大误差,会影响最终的勘察效果,导致路线方案选择不规范,从而影响铁路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而利用智能建造技术,能够模拟人类勘察技术,通过对地形、地质遗迹环境信息的感知,提取具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并且通过定位、搜索、计算等手段提高分析的准确性,从而自动形成多种线路方案进行对比。由此可见,智能建造技术相对于传统人工勘察技术而言,不仅能够保证线路方案选择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还能够减少人工工作量和成本支出。
(五)提高高铁箱梁预制施工效率
高铁箱梁预制为工厂化施工,应用智能建造技术可以对生产进行更好的管理,具有稳定性强、成本可控的优势,能够成为未来高铁梁场建设中的主流技术,具体可以应用到钢筋模拟仿真碰撞检测及计量、模板配置、混凝土施工及智能养护、智能张拉系统、压浆封锚施工、智能静载试验、成品梁入出库智能管理等过程中,不仅能够保证箱梁预制的施工质量,还可以提高施工精细化和准确性,为高铁箱梁具有更好的品质和耐久性奠定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铁路工程建设技术相对成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想要始终保持带头作用,我国铁路工程建设需要加快研究智能科学攻关,将先进建造技术融入铁路工程建设中,实现铁路工程建设全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从而促进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露露.简析建造工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J].居舍,2019(12):81.
[2]李涛.浅谈铁路建设路基工程技术的管理方法[J].科技风,2019,383(15):112.
[3]莫翔麟.铁路工程建设模块化技术应用研究[J].智能城市,2017(02):102.
[4]白雪,王翔,朱超平.BIM轻量化技术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铁道通信信号,2019,55(0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