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关键技术分析李亮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月6期   作者:李亮
[导读] 如今,建筑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新时期,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摘要:如今,建筑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新时期,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人们生活质量、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都有着无法预测的影响力。各种新型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创新,给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带来了很大发展空间,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各种新型技术进行广泛应用,提高施工的水平,才能够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中有着重要的价值体现,对于该技术的应用,务必要充分地认识该技术的施工要点,才能够采取科学的措施,充分发挥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工程行业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关键技术
         引言
         深基坑支护施工关键技术直接决定深基坑施工质量与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尤其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深基坑支护施工关键技术也在不断升级,这期间各种施工设备的更新,为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当然深基坑支护施工关键技术优化与升级,加上各种施工设备的辅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效率,并且为建筑工程节省部分施工成本,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提升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具体的重要性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通过深基坑支护技术的运用,可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简单性、稳定性;第二,在地下建筑、地下管道施工中,通过深基坑支护技术的使用,不会出现形变、坍塌以及沉陷等问题,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第三,建筑工程中,通过降水、排水等施工技术的运用,可以保证工程施工在地下水位上进行,实现建筑施工的经济价值,满足建筑工程对环境保护的需求。
         2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关键技术
         以某公寓住宅项目为例,该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8万m2,共包含7栋住宅,地上部分层数由18~22层不等、地下部分均为2层。该工程项目的基坑开挖面积共计30620m2,基坑开挖深度为11.9m,被划分为A、B两区,其中A区基坑开挖面积为10960m2,土方开挖量为112515m3,基坑深度为11.85m,设有2道支撑;B区基坑开挖面积共计19620m2,土方开挖量为201442m3,基坑深度为11.85m,设有2道支撑。
         2.1基坑围护结构与加固体系设计
         该工程选用钻孔灌注桩、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与钢筋混凝土水平内支撑进行围护体系设计,将两轴水泥搅拌桩分别设置在基坑东侧与南北侧边缘作为裙边,选取高压旋喷桩设置在基坑落深区,采用对称加局部角撑形式完成2道混凝土支撑的设置,2道混凝土支撑的主截面尺寸分别为1000mm×800mm、1100mm×800mm,围檩截面尺寸分别为1200mm×800mm、1300mm×800mm,中心标高分别为-2.4m和-7m。采用顺做法开展A、B两区的基坑施工,选取灌注桩+角钢格构柱作为临时立柱,依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设计桩端入土深度,其围护结构的具体参数如表1所示。

         表1围护结构参数设计
         在A、B两区的深基坑加固体系设计上,选用准700@1000双轴搅拌桩从坑底以下4m到第2道支撑处进行裙边位置的加固处理,用于防范围护结构发生形变;同时选用准800@600高压旋喷桩进行坑内加固,配合压密注浆法,将水泥掺量设为10%、标高控制在-2.4~19.4m范围内。
         2.2三轴搅拌桩施工技术
         采用搭接施工与跳打方法进行三轴搅拌桩施工,要求施工人员将搅拌桩平面位置偏差控制在2cm内、将垂直度误差控制在1/200以内。同时,施工人员需针对机头提升速度进行调节,确保速度不超过0.5m/min,将桩顶、桩底标高误差分别控制在-50mm~+200mm、±200mm左右,将桩位、桩径误差分别控制在50mm、0.04D以内,确保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在施工结束后,还需针对桩体强度、地基承载力等参数进行检验,保障达成设计要求。
         2.3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
         作为深基坑加固与局部止水措施,应确保选取的高压旋喷桩在28d内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1MPa、直径大于准800、水泥掺量约为25%,采用双重管注浆法开展高压旋喷桩施工。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针对振动打桩机等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与性能进行测试,待将活动桩靴套管打入土体后,以旋喷高度为基准将套管向外拔出一段距离,将上段套管拆除;在安装钻机环节,需合理调控卷扬速度,边旋转边提升旋喷管,待完成装置连接后开展旋喷施工,待旋喷高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即可停止作业,拔出套管与旋喷管;在完成高压旋喷桩施工的基础上,施工人员还需针对具体参数指标进行调节,确保钻孔位置偏差不超过50mm、垂直度偏差不超过1.5%、孔深偏差不超过±200mm,将桩体直径偏差控制在50mm以内、搭接长度至少为200mm,且桩身中心偏差不超过0.2D。
         2.4压密注浆技术
         在本次工程中,施工人员选取压密注浆工艺用于填充钻孔灌注桩与止水帷幕间的接缝,在此选取P.O.42.5水泥作为原材料,将水泥掺量设为10%、水灰比设为1.5,将注浆压力控制在0.2~0.4MPa范围内,确保垂直度误差不超过1%,并将注浆孔孔径大小控制在准70~准110mm区间内,依次完成测量放线、埋设注浆管、制备浆液、注浆施工、机具清洗等工作。
         2.5内支撑结构施工技术
         施工人员采用T2经纬仪进行测量放线,保障测量控制精度;待完成测量放线后首先进行支撑垫层的施工,选取C30早强素混凝土作为垫层施工材料,将浇筑厚度设为200mm,待混凝土结构强度达标后选取木板铺设在垫层表面,既能够为下层土方的开挖创设便捷条件,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保障土方开挖安全;在压顶圈梁施工前,需将围护桩顶部的浮浆进行凿除、清理,确保接缝部位的密实度,防范碎石对斜侧管造成损害;选取胶合板模板作为支撑梁模板,利用对拉螺栓、扣件等完成模板固定,在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的24h左右进行模板的拆除,在拆除作业过程中要防范梁体棱角受损问题。倘若在内支撑结构施工过程中出现支撑与格构柱位置冲突的情况,则可通过绕开格构柱或设置附加钢筋的方式解决冲突问题,保障内支撑结构的施工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为了全面提升深基坑支护技术的使用价值,施工管理者应该认识到深基坑支护技术使用的重要性,通过对深基坑支护技术使用状况的分析,进行施工方案的调整,以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且,在深基坑支护技术完善中,应该通过护坡桩施工方案的完善、土层锚杆施工方法的确定以及深基坑支护质量的控制,推动建筑工程行业的稳步运行。
         参考文献
         [1]黄永亮.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384(10):88-89.
         [2]薛剑茹,杨得志.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7):268-268.
         [3]郑海锋.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下半月刊),2018,395(11):203-204.
         [4]张震.软土地基深基坑角撑垣排桩组合支护下的土方开挖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下半月刊),2018(6):70.
         [5]张伟.对地铁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及支护施工技术的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下半月刊),2018,393(10):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