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东方希望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1200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日益增多,其成本造价的有效管理也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针对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和措施进行探讨,旨在确保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尽可能降低资源成本的损耗,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管理措施
引言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效益。为避免资源浪费,实现人力、财力、物力的有效分配就要落实成本管理工作。现阶段,企业受到更多因素制约,成本造价管理工作也应审时度势,针对目前现状制定应对方案,为施工作业提供有效保障。
一、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现状
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现状主要体现在:
第一,企业在施工准备阶段对图纸设计分析不足,未有效利用图纸会审,没有充分发挥图纸会审的作用,造成施工阶段各工序之间不能有效协调。
第二,很多企业未将成本控制工作渗透到资源的方方面面,出现工作分配不均、材料储存不当、机械设备闲置等情况,造成成本的不必要损耗,而且建材丢失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建筑企业规范化管理目标的实现。
第三,企业仅注重成本节约而忽视了建筑质量,在各工序完成后特别是隐蔽工程完工后,无意或有意出现的“不经验收即覆盖”的现象。前道工序完成后不经检验,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导致最终无法验收合格,因此产生的返工、重建行为,更会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
第四,很多企业仍采用单一的静态管理方法,在实际监管工作中力度不足,只注重表面难以落实到实际工作步骤中,而且对于动态的施工项目采用静态的成本管理方法达到的效果差强人意,难以满足新时期的管控要求[1]。
第五,企业在签订合同时没有充分考虑工程特点,签订了对自己不利的合同条款,造成项目成本的不可控。
二、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措施
(一)优化施工方案
设计图纸是项目施工的重要参照文件,将直接影响成本造价,因此要加强对设计图纸可行性的审核。新时期,建筑工程也应与时俱进,通过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降低成本,节省时间,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选用的施工技术要尽可能满足当前市场需求,还要从人力、财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方面进行计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成本,使施工方案更为科学可行。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安全管理,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既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也会严重影响施工进度,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应制定科学的安全监管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执行并落实,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尤其是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并接受相关安全培训后才可进行施工。
(二)控制资源成本
控制资源成本主要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控制人力成本。工作人员是项目的主体,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能各司其职,将工作细化并落实,每个施工流程要衔接得当。企业应培训员工,提高成本控制意识,发挥其职能作用;应定期检查施工情况,尽可能提高劳动效率,有效控制人力资源成本;应制定并落实合理的激励制度,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于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的员工要通过评优予以奖励,对于擅离职守、好逸恶劳的工作人员要采取惩罚措施。
其次,控制材料成本。工程材料的成本主要源于采购、运输、储存以及管理四个方面。在采购环节要求了解市场行情,选择经常合作的正规供应商,在确保材料质量的同时节约成本。运输过程中要了解材料的特性,优选运输方法,易损材料要进行保护处理后再进行运输。施工材料的储存前提是掌握其性质,科学控制温度和湿度,尤其是恶劣天气要注意防止材料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影响到正常使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经济的损失。材料管理要求专人负责,严格控制材料进出,加强施工把关。
最后,控制机械成本。施工时需要用到很多机械设备,再选择和应用阶段都应注重成本管控。要求进行定期检查,防止出现故障影响工期。外租设备需要先进行市场调研,通过对比核查后再租赁,最大程度降低租赁成本和设备运输成本。合理规划各类机械进出场及使用时间,避免设备闲置,造成费用浪费。
(三)强化质量把控
工程质量的把控对于成本的节约影响重大。若质量不能满足施工要求,验收阶段出现问题要求返工,则会产生大量费用。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根据建筑行业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挂牌施工,降低安全风险。每道工序完工后要进行核验及验收,满足要求才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确保工程质量。另一方面,技术人员要经过技能培训才可上岗,尤其是应用到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工序,完善技术交底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保证工程质量达标,将成本投入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四)落实动态监管
目前,建筑工程成本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很多因素无法预测,所以制定动态的监管方案极为必要。动态监管要求企业各部门各司其职,将所负责的工序产生的成本及时汇报反馈并跟踪管理。在造价控制环节要求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相结合,将管理工作渗透到施工的每个步骤[2]。同时,要了解施工进度中可能存在成本浪费的关键点,制定成本风险预警方案,解决施工环节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每道工序完成后要将消耗成本的数据与预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出差距较大的数据信息,判断具体原因,针对原因制定出科学的应对方案,尽可能在后续的施工中避免此类问题,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投入。建筑企业可以利用信息化系统帮助落实动态监管工作,建立价格管理系统、造价控制系统、定额管理系统以及造价估价系统将成本控制落实到方方面面,及时对造价信息进行搜集、录入、传输、加工以及维护,代替人工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及时为管理人员提供有效信息,建筑企业领导也可以以此为依据及时完善成本管理方案,保证成本控制落实到位。
(五)充分发挥合同的作用
制定合同措施控制成本,应贯穿整个合同周期,包括从合同谈判开始到合同终结的全过程[3]。首先企业应选择适用于工程规模及特点的合同结构。其次,合同条款应全面考虑影响施工成本的因素,特别是潜在的风险因素,采用风险转移、风险分配等措施,并将这些措施签署在合同条款中。最后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合同执行情况,寻求索赔机会,并尽量避免被对方索赔。
结论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项目系统复杂,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要从多方面统筹规划,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完善管理制度,强化造价管理,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和工程内容优化管理措施,推动建筑行业的安全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秋颖.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与降低工程造价的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9,10(04):132-133.
[2]罗秋连.浅析建筑工程预算在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J].江西建材,2015(19):250-251.
[3]丁士昭.建设工程项目管理[J].中国建筑,978-7-112-21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