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我国的领土面积十分宽广,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存在较大差异,施工过程中容易遭遇软土地基。如果在软体地基上开展工程项目建设,就容易因为地基的低牢固性导致建筑物发生下沉现象,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起居生活,并增加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在进行土木工程建设之前,需要对软土地基的变形问题做充分的考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的稳定性,使其达到工程建设指定标准。
关键词:土木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1 处理软土地基的意义
确保地基稳定性是土木工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该项工作是确保土木工程安全性和施工质量的关键。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土木工程施工中经常会出现软土地基问题,处理不好软土地基,会对人们居住安全性造成严重威胁。可见,应当加强对软土地基处理工作的重视,要全面勘察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充分与勘查结果相结合,采取科学的方式完成对软土地基的处理,使土木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问题能够得到解决,进而使土木工程的整体质量能够得到提高,满足人们的应用需求。
2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运用
2.1 高压旋喷注浆处理法
在进行房屋土木工程施工工作的过程当中,运用旋喷注浆处理法主要是在化学注浆的基础之上,在施工工作过程中在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的帮助之下,运用钻机钻孔,将带有喷嘴的注浆管规定在软土地基的图层位置,再借助高压设备的喷嘴完成高压喷射工作,在进行快速的旋转的过程当中,还应该通过定喷、旋喷等等方式进行施工工作。
2.2 换填处理法
在进行实际的房屋土木工程施工工作过程中,通常会运用换填管理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这种处理方式能够把软土地基的涂层换为施工工作需要的土质,从而更好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以及承载能力,这样能够在坚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房屋的建造工作。首先,为了改善房屋建设的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应该在进行软土地基施工工作通过在现场涂覆矿渣垫层和碎石层,可以改善地基的水渗透能力,避免在之后的施工工作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的现象,保证整个房屋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其次,铺上素土层和灰土垫层,当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整个荷载力比较大的时候,该层可以平衡桩与桩体之间的地面,而桩体可以分担负荷。保证房屋土木工程软土地基的垫层能够实现受力平衡,这样有利于让土木工程更加的稳定和牢固。最后,利用砂垫层涂层,其主要功能是将土壤中的气体和湿气完全排出到外面,该方法使软土地基得到更快速的巩固,提高土质的承载力。不光光是这样,对于房屋土木工程项目软土地基的施工工作来说,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对施工现场的基本情况进行考察、分析和研究,选择更加适合的工作方法,这样能够更加高效的处理软土地基问题。
2.3 化学固结法
化学固结工艺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硅化加固法,通过与氯化钙和硅酸钠化学反应制备的凝胶状凝结物,能够让土壤颗粒粘合在一起,并且改善了软土壤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第二,工合成材料加固加筋法,向土壤地基添加足够数量的人造合成材料,使其能够充分融入土壤层,这将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触变和变形等情况的出现而给软土地基所带来的风险。假设软土地基层的某一个部分出现了断裂或者是沉降问题,应该通过有效的处理方式,减少沉降面积,提高软土地基承载能力。第四、灌浆法,通过电化学以及电压的愿里,在软土地基的土层当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和土质素,这样有利于使得淤泥质粉土和粘性土之间更加的牢固。
2.4 深层水泥拌和桩
深层水泥拌和桩是当前最有效果的软土地地基工程技术之一,在加强软土地地基品质和强度方面拥有良好的效果。为了在软土地地基解决中发挥深层水泥搅拌桩的用途,务必在开工的途中做好各种把控工作。首先,在准备好足量开工预备的同时,清理工程现场任何无关的杂物,确保回填土的品质。选取好水泥拌和设施与拌和材料,确保材料与施工装备性能完好。在不同工程要求下,水泥的配合比例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除了配合比的计算之外,还要处理好有关的试验,经过合理、全方位的水泥板盒装配比策划还有实验工作,来确保品质适应工程需要。
在施行深层水拌和桩作业时,非常容易产生管道阻塞的状况,假如出现阻塞应该先对管道施行清扫,在对水泥用碰见实践还有拌合的次数施行核查,找出原由,以防下次再出现阻塞。
3 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选择
3.1 对软土地基的实际特点进行判断
在处理软土地基时,需要着重对两方面内容进行判断:一是土壤的类型和组成,二是排水效果,即土壤的含水量。举例来讲,如果开展土木工程项目的地点附近存在大规模的水源区,那么软体地基多由黏性土壤和淤泥组成,在该背景下进行施工,多使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置入碎石桩,二是水泥深层搅拌。由于大部分软土地基具备高度的灵活性,且渗透性能较差,因此在对软土地基进行搅拌时需要控制力度和搅拌的速度,确保软土地基的整体结构不会因搅拌而遭到损害。在针对软土地基进行施工时,通常需要花费较长的处理时间,并且软体地基深浅不一,因此需要在充分考虑软土地基的特点之后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争取在维持软土地基自身结构不受损的基础上尽量排出软土地基中的水分。
3.2 结合土木工程的建设特性进行判断
土木工程建设中存在架设桥梁的工程类型,由于公路建设存在不同的等级,因而实际建设要求也不尽相同,一些重要的道路会拥有较大的车流量。因此,在进行道路建设时需要对道路的抗磨损水平作重点考虑,确保道路的实际质量过关,进而有效保障使用寿命。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道路的沉降问题,在针对软土地基进行道路建设时,就沉降问题需要以实际情况出发做相应判断。具体来讲,软土地基的沉降包含两种类型:一是主沉降,二是次沉降。由于不同类型的沉降效果存在差异,因此在针对软土地基进行道路施工时需要分节段进行,此举可以有效避免道路发生沉降后带来的安全问题。如果在建设过程中发生软土地基的沉降,道路的整体性将会面临严重威胁,同时一些桥梁发生沉降现象极容易增加安全风险,尤其是沉降部分极容易发生塌陷而导致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因此,在选择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时,需要结合道路的实际情况来做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道路的安全性,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害。
3.3 结合土木工程的道路施工条件进行判断
在选择针对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时,需要对道路施工条件进行考察。如果施工条件较差,施工花费的时间较长,就应该选用填埋土壤的方式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条件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导致软土地基仍然难以符合施工基础标准,此时需要将施工工艺进行融合,在不同的施工阶段选用不同的技术与方法进行操作,此举可以有效结合多种施工工艺的优势,减少施工条件对施工质量产生的强烈影响。综上,软土地基施工需要结合内外部因素选择施工技术及相关技艺。
4 结束语
总之,作为土木工程的一部分,软土地基是最常见的土木工程之一。在软体地基的建造过程中,如果发生技术错误的情况,将会对整个土木工程质量造成影响。所以,与工程施工实际情况相结合,运用合理、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降低沉降发生几率,有利于建立更有效的经济和社会企业,促进建筑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云岗.论土木工程地基的处理方法[J].四川水泥,2018(02):284.
[2]冯锐.土木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浅谈[J].门窗,2018(02):70+73.
[3]郭文,王汝恒,初文荣,吴怀忠.软土地基的工程特点及震害影响[J].四川建筑,2006(04):59-60.
[4]李波.软土地基加固方法与支护技术的发展方向[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9,34(06):72-74.
[5]袁萍.软土地基及其处理在施工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09(15):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