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工程,是城市获得良好运行的基础建设内容,应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保障市政工程质量,维护城市的基础设施。在市政工程中,监理占据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此岗位设立,旨在维护工程运行的有序化,增强施工作业的规范化,促进市政工程获取良好的功能,更好地为城市提供服务。鉴于此,本文对市政工程监理现场规范化管理的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工程;监理;规范
引言
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一部分,其质量好坏直接关乎到社会的发展水平。近些年,我国的城市发展速度有了显著上升,其中监理工作水平直接关乎到市政工程的质量,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调整,不断寻求最佳处理方案,不断规范监理行业的管理工作,从而有效提升整个市政工程的整体水平。
1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市政工程涉及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交通、水电使用等,因此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将会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若是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会对市民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在市政工程中,施工质量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优化市政工程的质量,有助于满足市民的生活、工作等需求,从而提高城市的宜居度以及市民的满意度。另一方面,市政工程不断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也能有效缓解市政工程中出现反复修补、浪费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的情况,从而推进国内经济的发展。总之,在市政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首先,施工方需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防止施工过程中或者完工之后安全事故的出现。其次,国家也需要加大对市政工程的资金投入,从根源上解决市政工程的质量问题。最后,在施工流程方面也可以进行优化,加大监管力度以及制定相关的施工规范,实现对市政工程质量的保障。
2监理开展工作面临的问题
2.1监管力度不足
市政工程的施工承包方,在招投标期间具备制定完善施工管理流程的能力,但是在实际施工期间,难以全面落实施工现场的监管内容,造成管理流程趋于形式化,降低现场的施工管理力度,弱化着管理流程的执行力。缺乏有效施工监管的工程管理,造成员工对工程缺乏紧张的作业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施工进度的推进,难以保障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
2.2监理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监理工作是整个市政施工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对现场监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能高低有着严格的要求,对于工程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市政工程看似简单,实则内部涉及多种行业的技术,施工中常常会涉及到电力、给排水工程、通信行业等多方面的知识。要想切实发挥监理人员的作用,就要从人员选择上加强重视,上岗人员必须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从以往市政工程案例来看,现场监理大多数达不到相应的标准,导致现场监管中职能严重缺失,导致现场施工规范无法达到最初的要求,工程质量严重不合格。此外,由于缺乏完善的人才激励制度,该行业的人员流动性普遍偏大,高水平人才流失严重,整体水平一直不高也是工程质量无保障的主要原因之一。
2.3市政工程招标不够严格
一般而言,市政工程都是以招标的方式对外承包,故对于承包企业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对此,很多施工企业会千方百计地想要中标,获得施工权。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知名度不高的企业为了竞标,往往会降低报价。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施工企业也是需要盈利的,若是报价降低,而施工原材料的成本却居高不下,则会造成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材料或是偷工减料的情况。若是相关单位不对招标企业进行考察,造成的后果将难以想象。从这种现状中可以看到,市政工程的招标还不够严格,这也直接造成了市政工程的质量问题。
3增强监理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施工前,必须对施工的相应设施、施工图纸以及施工材料等进行逐一准备以及检查,一方面可以据此做好施工计划,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潜在的问题进行排查,以此确保施工的质量。在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中,对施工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监管有着重要作用。
其中重要一点是保证施工材料符合规范,质量达标,对此,需要对原材料的采办、运输以及存储等多环节进行监管。一方面,需要明确供货的资质,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供货商严格制止。另一方面,对于施工材料的存储,要进行严格规范的操作,防止其变质。
3.2提升监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监理团队的专业技能,是推进市政工程施工作业规范化的关键途径。为此,大力建设监理人员专业技能。提升监理人员专业水平的具体途径:提高监理任职的资格要求,比如限定本专业、从事同行业5年以上,获取工程相关的资格证书等,以此保障监理的工作能力,符合规范化施工的要求;加强监理团队的专业知识培训,为监理团队提供创新式的管理理念,培养其对工程建设最新管理制度的学习意识,及时更新监理团队的管理与监督理念,以便适应于工程规范化的要求;加强监理团队的思想品质教育,树立其良好工程责任感,开展团建、节假日活动等方式,培养其集体归属感,提升其对自身岗位的热爱心理,促进其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发挥岗位职能,保障市政工程规范化发展。
3.3增强监管执行力度
通过加强监理的工作职能,提升其与管理部门的沟通效率,细化其工作内容,在此基础上,为保障其工作全面落实,应全面提升监管工作的执行力,保障监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发挥监理的管控能力,保障工程处于规范化运行状态。开展责任制工作管理制度,加强施工个人与监理对工作责任的明确,提升其工作的责任程度,保障市政工程现场处于规范化施工状态。建设具有分工理念的施工程序,加强施工合作理念,为市政工程施工提供有序发展的基础。分工理念的现场管理,有助于增强施工人员对某项施工作业的熟练掌握,提升施工作业的规范程度,保障工程分工项目的质量。合作施工,是将若干个分工作业加以整合,保障整体工程质量。分工作业适应于现下施工团队建设,有助于循序渐进提升作业人员的专业水平,缓解其学习能力不佳的文化水平问题,保障施工团队的规范化发展。
3.4优化施工设备的技术水平
市政工程要提高效率,对于大型机械的应用也是关键之一。要想全面提高市政工程的整体水平,还需要对施工所需要用到的设备进行精细化的检查,从而确保施工设备能够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除此之外,施工设备作用的充分有效发挥,还离不开施工设备与实际的施工需求相结合。基于这种前提,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设备进行全方位的优化,确保其技术水平。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施工设备进行动态保养与维修,防止不良机械对施工过程的危害。
3.5做好管理和技术的交底工作
在监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严格参照最初的工作流程开展现场监测工作,规范管理流程,因此,项目开始前要做好技术规范和施工内容的交底工作,现场监理要高度自觉,严格按照流程办事,监理管理要执行到位,对于具体监管中出现的不足要及时予以指出并责令其整改。对于一线监理工作者要组织相关的技术培训,不断提升其工作能力,从而确保整个市政项目都在原定的工作计划内有序开展。工作开展前期的技术交接对于现场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让每个人对于自己的职责有了确切的了解,通过制度进行合理约束,提升每个监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结束语
据市场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市政工程的施工环节,整体项目的质量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大多数是由于管理上的不足,例如项目涉及到分包处理时,缺乏切实的管理制度;在施工阶段,从资金投入,到各个环节的成本支出等都缺乏统筹管理,常常会与预期值偏差过大。所以,要从基础抓起,不断强化工程监理的重要作用,从而保障市政项目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郭晓峰.简析市政工程监理现场规范化管理的困境与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第22期
[2] 陈德隆.市政工程监理现场规范化管理面临的困难与策略分析[J].江西建材,2014,第21期
[3] 刘卫东.分析市政工程监理现场规范化管理的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No.543(06):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