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城市公园管理处 广西贵港 537100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单一色调的园林景观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园林设计的有关部门已充分认识到植物色彩在园林造景中的重要性。在进行园林设计时,使用了很多的彩色植物,而多种不同色彩的植物在现代化都市的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有助于城市绿化景观的丰富。鉴于此,文章详细论述了园林造景中对植物色彩的应用,旨在可以为相关业界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 以期为我国园林业的发展贡献应有之力。
关键词:植物色彩;园林造景;应用
前言
色彩是园林造景的重要构成因素,一个优秀的园林作品必定是善于把握色彩配置,并能够给予人们情感和心理的享受,增加审美意趣,突出当地的专属景观特色。园林景观设计要达到良好的审美效果,必须科学合理地把握色彩的应用,并遵循特定的色彩配置原则,以此促进色彩与园林景观整体设计的和谐统一,实现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共处,进而构建富有人性化的园林景观作品。
1植物色彩在园林造景中的运用概况
若园林中没有植物就不能称为真正的园林,园林植物的主题是园林树木在园林绿地中占有的比例。园林树木种类繁多,每个树种都有自己的形态、色彩、风韵、芳香……等美的特色。这些特色又能随季节及年龄的变化而有所丰富和发展。园林中的建筑、雕像、溪瀑、山石等,均需有恰当的园林树木与之相互衬托、掩映以减少人工做作或枯寂气氛,增加景色的生趣。由于生活、文化、历史习俗等原因,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往往对不同的树木形成一定的思想感情观,有的更上升为某种概念上的象征,甚至人格化了。同时,由于树木的不同自然地理分布,会形成一定的乡土景色和情调,因此,它们在一定的艺术处理情况下,便具有使人们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巨大的艺术力量。由此可见,园林树木的园林功能的重要意义和观赏特性具有丰富的内容,只有深入研究,才能不断提高园林艺术水平。
2植物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1叶色的应用
植物叶的颜色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叶色变化丰富,难以用笔墨形容,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若能充分掌握并加以精巧的安排,必能形成神奇之笔。植物根据叶色的特点可分为绿色类、春色叶类及新叶有色类、秋色叶类、常色叶类、双色叶类、斑色叶类。
绿色类,大多数植物的叶片为绿色,但不同叶片的绿色深浅各不相同,包括浅绿、灰绿、蓝绿以及深绿等各种类型,多种不同的绿色搭配起来能表现出较强的视觉趣味性,如叶色深绿色的小叶榕搭配叶色浅绿淡绿色的玉兰,会形成绿中一点黄的效果。
春色叶类及新叶有色类,树木的叶色常因季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如黄葛榕在早春时芽苞是米黄色的、随着时间又变成嫩黄的叶子,之后再变成嫩绿、草绿、翠绿,到初夏时变为碧绿,秋冬时又变成黄色。
秋色叶类,凡在秋季叶子能有显著变化的树种,均称为秋色叶树,如大花紫薇、乌桕、漆木、南天竹等秋叶呈红色或紫红色,无患子、栾树、水杉、黄葛榕、等秋叶呈黄色或黄褐色。
常色叶类,有些树的变种或变型,其叶常年均成异色,其叶色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称之为常色叶树,如黄素梅、黄金榕、黄金香柳等全年叶呈黄色,红花继木、红桑、红叶乌桕、红车、红叶石楠等全年叶具有斑驳彩纹且叶色呈红色。
双色叶类,指叶背与叶表的颜色明显不同,如红背桂,其叶表浓绿色、叶背鲜紫红色,孔雀竹芋绿色叶面上隐约呈现金属光泽,且明亮艳丽,沿中脉两侧分布着羽状、暗绿色、长椭圆形的绒状斑块,左右交互排列,叶背紫红色。
斑色叶类,指绿叶上具有其他颜色的斑点或花纹的植物,如红桑、朱蕉、变叶木、彩叶草等。
2.2 花色的应用
花色是园林景观中最吸引人的一部分,如玫瑰、杜鹃、玉兰、芍药、菊花等都因其自身的观赏性而成为世界名花。花卉的种类和颜色非常丰富,基本上能够包括所有明亮鲜艳的色彩,包括各种冷暖色调。在园林造景中对花色的合理搭配能够起到不同的效果,如孔雀草的橙色给人一种温暖友善的感觉,鸡冠花的赤红色给人一种积极热情、充满力量的感觉,矢车菊的蓝色能够让人们放松身心。
2.3 果色、枝色、干色的应用
果实的观赏通常在秋季,根据果实与花卉的颜色组合能够让一年四季的色彩进行合理的过渡,提高了园林造景的观赏性。如冬青的果实为暗红色,芸香科的果实较大为黄色,银杏树的果实为白色,这些植物的果实都具有较大的观赏性。
而部分植物的枝干在某些特定的季节也能够吸引游客,形成别具一格的园林景观,如白桦树的白色树干、梧桐树的青色枝干、山茱萸的亮黄色枝条等都拥有极强的观赏性,在冬季时这些植物叶片掉落,枝桠耸立,表现出很强的美感。
3色彩搭配的注意事项
在配置园林植物时,应当坚持三个方面的要素。第一,本地气候条件,光照以及气温和水文地质等;第二,周围的环境条件,比如道路,人流以及车流方向等;第三,园林内部环境条件,比如河流、湖泊等分布情况,充分考虑地形标高及其走向等。在以此为基础上,采用多种色彩的植物来营造和谐、美好的园林景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的植物配置应当严格按照植物自身的生态习性以及园林规划布局进行,对园林中的乔木、花卉以及地被植物和灌木等进行合理配置,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植物的观赏特性以及园林功能。在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植物配置非常重要,其应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各种植物相互搭配、合理配置,并且综合考虑各种植物的选择以及花木树丛的优化组合,对平面构图以及立体构图和色彩等进行综合权衡,从而营造出园林意境;其二,园林植物与山石、建筑以及园路和水体之间的相互配合,这有利于提高园林造景艺术效果。
4植物色彩与附近环境的协调性
园林造景中植物搭配应当与附近环境保持协调,这是园林设计工作中的关键要点。所以在进行植物的选择时应当尽可能全面的考虑到色彩的搭配和附近环境是否一致,是否能够实现美化环境和美化心境的作用。通常而言,植物色彩和附近环境的协调性需要满足以下两点:
4.1 功能的协调
植物的色彩能够带给人强烈的心理暗示,通常而言,鲜亮和热烈的颜色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情感,柔和的颜色能够让人放松心情。比如说芭蕉叶的色彩较为明艳,它火红色的花朵与绿色的叶片搭配起来能够有效的烘托出热烈的气氛,通常适用于较为正式的迎宾场合,但若是相对安静的公园则不适合采用。另外,黄色花朵和蓝色花朵、白色花朵的搭配通常可以表现出现代感的气息,适用于光线稍暗的区域,有助于提亮颜色,增加环境活力。
4.2 空间的协调
植物色彩能够影响人们空间感的构成,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能够按照不同的空间设计要求来选择相应颜色的植物。通常而言,深色植物能够有效的收缩空间,给人带来一种纵深感;而浅色植物能够扩大空间,给人带来更加开阔的感觉。而郁金香等属于常见的装饰性植物,这些植物的颜色与空气中水汽的结合,能够带给人们一种烟水朦胧的悠远意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景观的深度。白色与嫩黄是拉大空间时所选择的植物色彩,因为白色的反光性较强,白色花朵常常可以提高空间的光度,如马蹄莲和白玉兰等在封闭式的景观中可以给人一种开阔而安静的感觉。我们在进行园林造景设计时,植物色彩配置和附近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结合植物配置的特点,在园林造景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植物花期和叶期,植物色彩和环境的协调。
结束语
总体而言,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灵活巧妙地把色彩融合到园林景观设计中,不仅可以营造丰富多彩、具备时代特色的园林景观作品,满足人们对美学规律的追求;还能促进园林景观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创建更符合人性化的园林作品,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应该遵循色彩的应用规律,把握色彩的应用要点,实现色彩与园林景观的完美融合,设计出更多富有现代气息的优秀园林作品。
参考文献
[1]张永安.基于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分析[J].现代园艺,2018(12):93.
[2]欧阳莹.中国古典园林的色彩艺术及其应用[J].长沙大学学报,2018,32 (04):121-123.
[3]李琼.观赏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南方农机,2019,50 (18):206-207.
[4]刘俭国,张小强.草坪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9(24): 112-113.
[5]钱永康.关于园林景观色彩设计的战略浅析[J].农业与技术,2016,36(8):208.
[6]陈盛彬.浅谈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福建林业科技,2013,32(1):79—83.
[7]黄璞.园林花卉配置的色彩设计艺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206+196.
[8]杨亚光.针对园林花卉植物色彩及配置艺术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12):175.
[9]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9(2006.6重印):10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