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患者康复的中医护理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月4期   作者:王丽琼
[导读] 研究在中风患者康复中应用中医护理的实际价值。
 王丽琼
(罗平县中医医院;云南罗平655800)
【摘要】目的:研究在中风患者康复中应用中医护理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120 例中风患者康复进行分组研究,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共计60例)与对照组(共计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中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情况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Berg评分是(74.5±9.8)分,满意度是95.0%,对照组的Berg 评分是(59.6±10.3)分,满意度是7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中风患者康复中应用中医护理的实际价值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中风;中医护理;肢体康复;满意度
中风在临床上也被称作是脑卒中,其致病因素主要包括脑脉痹阻、气血逆乱、血溢于脑,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这一疾病以中老年人为高发人群,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已经成为威胁人们身心安全与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对于中风患者而言,合理的护理和功能训练不可忽视。伴随着中医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有关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方面的研究也日益丰富。本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120 例中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旨在研究在中风患者中应用中医护理的实际价值,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120 例中风患者康复进行分组研究,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共计60例)与对照组(共计60例)。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是42- 76岁,平均年龄(54.3+2.7)岁,病程4-12年,平均病程(6.2+0.3)年;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是45- 75岁,平均年龄(54.5+2.5)岁,病程5-14年,平均病程(6.4+0.6)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证实了本次研究的可行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基础护理、体征监测、饮食护理等,在对照组基础上 观察组行中医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体位护理
为了防止患侧肩关节和上肢受到压迫,患者需要保持良好体位,通常采用健侧卧位,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此外,为了预防关节变形或肌肉痉挛,患者的患侧上肢和下肢要始终处于伸展位与屈曲位。
1.2.2功能训练
①鼓励患者进行患侧上肢和下肢的抬高、伸展、屈曲、旋内和旋外等被动活动,训练时要遵循运动量从小到大、从大关节到小关节、时间从短到长、运动幅度从小到大的训练原则;②伸腕、背伸踝关节训练;③患侧和健侧交替翻身训练;④引导患者进行坐位练习, 练习前先将床头抬高 30°,若患者能够坚持30-40 min,那么第 2 d 训练时可以将床头再抬高 10°,直到抬高到 90°,并结合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适量的平衡锻练和床边起坐训练;⑤步行训练,其活动的范围应由小到大,且活动的次数应由少到多。然后再练习站立平衡训练、协助行走以及徒步行走。⑥语言训练。练习弹舌和鼓眼以及眦牙和噘嘴等动作 5~10 次;每天都练习发音,其练习的顺序为由简单到复杂,重复训练,一直到基本恢复为止。
1.2.3 心理护理
对中风病人进入心理治疗与护理十分重要。对中风病人除了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外,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中风患者各时期的心理状态,根据不同患者病证、心理需要和心理状态。在心理治疗中,患者知道自己中风面临死亡的威胁时,要帮助病人学会主动进行心理调节和自我控制,正确对待疾病,解除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坚持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
1.2.4情志护理
护理人员要注意加强护患沟通,耐心地听取患者的主诉,针对其提出的各种疑问,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其解答,帮助患者及其家人正确面对疾病;要善于鼓励、安慰患者 ,为其讲解坚持锻炼的重要性,及时地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培养其良好的心态和治疗依从性。
1.2.5饮食护理
根据病情,如需清内热、化痰湿、散瘀血者,除鼻饲混合奶外,还应添加菜汤或果汁; 如需清热育阴、健肾和胃为主的患者,除鼻饲混合奶外,还可用杏仁、山楂、山药煮汤鼻饲; 采取低盐低脂饮食,多吃水果蔬菜以补充钾盐,防止低钾现象,使中风危险增加。
1.2.6中药熏洗
取丹参、桂枝、当归、红花各 15 g,上述中药以布包好煮水,并熏蒸患肢,待水温下降至30℃左右时,将患肢浸入药液,每次的浸泡时间为30min,每日早晚各1次。
1.2.7艾灸
取肩髃、手三里、悬钟、曲池、足三里等穴位进行艾灸,以局部温热为宜,每日早饭后进行,针灸时每个穴位 维持2 min。
1.2.8拔罐
每日1次取曲池、肩髃、委中、足三里、血海等穴位进行拔罐,每次的治疗时间为10 min。
1.2.9局部按摩
在按摩患者的患肢时,运用推、扳、拿、点、按、搓等多种手法,具体方法为:针对患侧上肢和下肢外侧部位,主要使用擦法、滚法,体位为健侧卧位;针对患侧上肢和下肢内侧及腕踝部等部位,主要使用滚法、拿法,体位为仰卧位。按摩时,护理人员要掌握好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的按摩时间为30min,每日1 次。
1.3观察指标
使用Berg 平衡量表对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进行评估,量标准包括上、下肢功能和手指功能等,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情况越好;使用满意度量表评估两组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19.0软件,以(S)表示本研究中的计量资料,并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以率(%)表示计数资料,同时使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如果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肢体功能评分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中,非常满意21例,基本满意36例,不满意3例,满意度是95.0%;对照组中,非常满意13例,基本满意34例,不满意13例,满意度是78.3%。两组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P=0.029)。
3.讨论
在临床上,中风患者多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若得不到有效的护理,便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生存质量。中医认为中风由邪乘虚入中经络,气血痹阻,肌肉筋脉失去濡养,或形盛气衰,痰湿素盛,外风引动痰湿,痹阻脉络而致;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及中医护理专业技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本研究中,我们对观察组行中医护理干预,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护理人员引导患者进行规范的功能锻炼。本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的Berg 评分是(74.5+9.8)分,满意度是95.0%,对照组的Berg 评分是(59.6+10.3)分,满意度是7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中医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中风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满意度。在中医护理中,按摩可以有效地缓解肌肉痉挛,实现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的护理目的;功能训练能够使患侧肢体的关节活动度和肌张力有效改善,有利于促进组织修复;情志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增强其依从性;中药外洗、艾灸及拔罐的护理作用包括祛瘀消肿、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等。
综上可知,在中风患者中应用中医护理的实际价值显著,以上通过对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中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相关影响以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后得出:要提高中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提高老年中风患者的愈后生活质量则需要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可推广。
参考文献:
[1]朱丽娟.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22):128.
[2]赵霞.168例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12):83-84.
[3]王凤琴.49例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1,(17):125-126.
[4]钱艳波.中风患者的中医心理护理[J].光明中医,2014,(06):1294-12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