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郭翠华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5期   作者:郭翠华
[导读] 摘要:水利工程利国利民,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成武县水务局  山东成武  274200
        摘要:水利工程利国利民,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施工主要是混凝土施工,其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的质量,必须高度重视控制好混凝土施工质量。本文对水利工程施工中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问题;控制措施
        1.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
        1.1水泥
        水泥石混凝土的重要材料,其品种、标号、生产日期等因素直接影响到其本身的性能,水泥进场前必须对上述因素进行检查验收。用于承重结构、怀疑质量存在问题或出厂已超过三个月的水泥,应当进行复查试验。要求生产厂家在水泥发出10日内邮寄检查试验报告。
        1.2骨料
        骨料主要包括砂、石等,对这些材料的基本要求是具有高品质、高强度、物理化学性能稳定等特性,不含有机杂质及盐类的粗、细骨料。砂、石使用前应按产地、品种、规格、批量取样试验。试验内容有颗粒级配、密度、表现密度、含泥量等。针对配制有特殊用途的混凝士,还需开展有关项目试验。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 1/4,同时不应超过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 3/4。泵送混凝土用的碎石,不应超过输送管内径的 1/3,卵石不应超过输送管径的 2/5。砂子需选用粗砂或中砂,泵送混凝土应选择中砂,通过0.315mm 筛子的量应高于15%。
        1.3混凝土外加剂
        外加剂应当具有国家承认的合格证,标明厂名、品种、重量、包装、出厂日期、性能和使用说明等。使用前需开展性能测试,使用时要检验其氯化物、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确认没有不良影响后才能使用。确保不同品质的外加剂分别存放,并准确登记,避免乱拿乱用。
        1.4混凝土掺合料
        为了提升混凝土性能和节约材料,使用硅酸盐水泥等拌制混凝土可加入水硬性或填充性掺合料。掺合料质量必须符合《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86)等相关技术标准。掺量需进行试验检测,确认混凝土达到技术要求,最终确定掺入系数。
        1.5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比需严格按照比例要求进行,确保搅拌保持均匀。泵送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应低于300kg/m³,最高不应超过500kg/m³。施工前,用提供混凝土试配申请单和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通知单要附砂、石、水泥、外加剂和试块强度试验单。如果施工材料发生变化,要进行重新试配。除此之外,拌制混凝土用水需要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规定。
        1.7 养护
        科学养护对于确保水泥混凝土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能够尽快完成施工,大幅缩短养护时间,导致混凝土的水泥等水化不充分,造成后期出现诸多问题。
        2.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2.1裂缝与夹渣层:
        问题原因:未对施工缝处杂物进行清理或未浇底浆等容易出现夹渣层;早期未能进行科学养护,混凝土浇筑后未及时覆盖,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急剧收缩,而内部湿度变化小,收缩也小,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约束,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如果拉应力超出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很容易出现塑性收缩裂缝。
        防治措施:混凝土的配置必须要严格控制建筑材料质量,选择符合要求的水泥品种、水泥标号,以及级配合适的砂石料、外加剂等,降低孔隙率。要科学确定配合比,除了保证强度等级,还要符合施工要求的稠度,按照配合比要求进行计量,并确保搅拌均匀。要合理运用混凝土振捣技术,振捣不宜过少,也不宜过多,适中即可。在高温、湿度较低或大风天气施工,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使用湿润的土工布对其表面进行覆盖,定期对表面进行洒水,确保7d内始终处于湿润状态。


        2.2蜂窝及麻面
        问题原因:出现蜂窝或麻面问题,主要原因如下:配合比计量不准确,砂石级配不合理;搅拌不够均匀;模板出现漏浆;振捣不够或漏振;一次性浇捣混凝土过多,层次不清晰,不能有效控制振捣质量;自由倾落高度过高,造成混凝土出现离析、石子赶堆问题;振捣器运行不正常,或断电导致漏振;拆模时间太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不够湿润,导致模板表面粘附构件表面混凝土出现麻面。
        防治措施:适当盐城混凝土搅拌时间,浇筑应分层下料和振捣,避免出现漏振和过振;确保模板缝严密,经常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避免出现漏浆;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一层铺设完成后,要在其上铺设2cm水泥砂浆。要对模板表面进行清理,确保没有粘附杂质;浇筑前,要对模板进行湿润处理,使用油毡纸、腻子封堵模板缝隙;使用模板隔离剂涂刷模板表面,确保涂刷均匀无漏刷;要分层振捣混凝土,使其气泡完全排出。
        2.3 缺棱掉角
        问题原因:模板设计未能充分考虑拆模时容易掉角这一因素;模板没有进行洒水处理,浇筑后模板膨胀导致混凝土角拉裂;模板缝隙处理不到位,出现漏浆问题;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匀,拆模时出现黏连;拆模时间过早或用力太大,拆模程序或方法不科学;后期养护不到位等。
        防治措施: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确保钢筋位置不变,保护层厚度适宜,适时进行检查;模板要充分湿润,要处理好缝隙,防止出现漏浆;振捣混凝土时切忌撞击钢筋,也勿踩踏钢筋;确保保护层混凝土振捣密实,科学确定拆模时间,避免过早拆模导致棱角被破坏。
        2.4 孔洞
        问题原因:钢筋较多的位置浇筑不到位,混凝土没有充分灌入,未能充分振捣就继续进行浇筑;混凝出现土离析,导致砂浆分离、石子成堆,造成跑浆,未能进行振捣;混凝土内掺入较大体积的杂物。
        防治措施:针对钢筋较密的区域或比较复杂的位置,应使用细石混凝土浇筑,并充分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预留孔洞,双侧要同时浇筑,防止出现漏振;对孔洞周围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进行凿除,并进行彻底冲洗,湿润后使用高等级细石混凝土灌注,并进行充分振捣。
        2.5 凝土强度畸高畸低
        问题原因:主要是建筑材料质量不达标,进场前未进行严格检测,导致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场地;配合比相关参数不符合要求;未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比试验;或者未能按照正确的配合比计量用料;甚至制作的混凝土强度检测试块弄虚作假,导致试块强度与实际强度差别较大。
        防治措施:混凝土配置的水灰比、水泥用量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要加强施工管理,对计量设备进行严格校对,严格计量各类材料,控制好配置比例;在施工过程中要对骨料的含水率进行检测,查看其是否符合要求;要对混凝土随机取样制作试件,对其抗压强度进行检测,确保构件强度达标。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诸多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水利工程质量问题,只有针对存在的风险隐患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加强对水利工程质量的控制,建设高质量的水利工程项目。
        参考文献:
        [1]肖建波,焦伟. 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12(07):109-110.
        [2]聂守成. 浅析水利施工中的问题和应对方法[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3):164.
        [3]熊敏. 水利工程施工中土方填筑施工技术研究[J]. 门窗,2019(24):125.
        [4]陆培庚. 研究水利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及保护层[J]. 建材与装饰,2020(09):21-22.
        [5]周见光. 关于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与工程应用研究[J]. 建材与装饰,2020(09):25-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