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德育是教育之本,先成人,后成才也是现阶段中小学教师对德育教育达成的共识。近来年,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中小学的重要问题。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学者,不但关注小学生的成绩,更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本文从现阶段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作用入手,探讨中小学德育与心理教育的融合。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是河源市源城区2019年中小学德育研究课题项目:中小学德育与心理教育有机整合研究(编号为YCDY19002)
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仁义礼节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道德规范更是人们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而且德育教育一直贯穿在学生学习生涯中。但是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比较晚,加上人们在情绪表达上比较内敛,不愿意直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心理学在教育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换言之,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质量高低,影响着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往往能够更好地解决德育教育问题,并且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一定的保障。
一、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也就是说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教师只要多关注社会实事,就能够对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有所了解。一个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是否健康,不仅关系到中小学生日后的个人发展,由于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同时还关系到我国国民素质整体的提高与发展。在中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承担着不一样的教育功能。
德育教育更强调对中小学生思想品质的塑造,比如尊老爱幼的道德规范,爱卫生,讲礼貌等,而心理健康教育更强调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比如学生是否能够更好的面对挫折,面对打击。事实证明,只有当学生心理状态比较健康的时候,学生才能够全面学习,综合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在中小学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既能够让学生在乐观的心态下接受德育教育,又能够让学生在正确的思想观念下,保持健康线上的心态,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加强德育教育的最终效果
德育教育的成果是很难检测的,让学生明白德育教育的道理和利用德育教育指导学生的思想行为是两回事。比如学生都知道尊老爱幼的道理,但是不少学生因为书包太重,仍旧不会给老人让座。
近来年,不少教师发现,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教育进行检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实际上,德育教育是一种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如果德育教育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则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如果学生产生了消极排斥的情绪,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及时调整学生的心态,情绪波动。所以二者结合,往往能够加强德育教育的最终效果。
(三)确保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教育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比较晚,现阶段不少中小学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教学机制,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只能通过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才能发挥出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积极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德育教育强调树立正确的三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归根结底是对每一个中小学生施加的社会规范与行为准则。但是在教育过程中,不少学生不遵守这些规则,不认同这些准则,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够找到学生排斥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获得更加全面的教育。
二、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方式
(一)理论知识的融合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在理论上具备可行性。
首先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中,有一部分是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这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德育教育,要求中小学生在德育教育的学习与活动中,养成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的心理素质,而心理健康教育强调的是中小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变化,这与德育教育施加给学生心理的影响不谋而合。尽管从表面上看,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两门独立的学科,但是实际上,这两门学科都在强调中小学生的心理精神的转变。
其次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这二者存在着一定的逻辑顺序,只有保证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从根本上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比如学生内心充满了不健康的想法,喜欢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所以学生的行为规范很难通过德育教育就得到约束,而教师如果找到了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对症下药,再运用德育教育强化作用,学生的行为往往可以得到约束,并且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变。所以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融合具有可行性,并且从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来说,二者都是促使中小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教学组织形式上的融合
中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组织形式融合上具有可行性。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运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很难发挥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在中小学教育中,想要发挥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必须要在多媒体设备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从教学组织形式上,促进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首先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要利用互联网,积极为学生寻找适合的教育素材,教学视频。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到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环节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其次是让学生通过观看德育教育的相关视频,剖析视频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状态,情感与立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想起自己在生活中同类型的经历,以此来加强学生对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与认识,从而切实地提高中小学生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三、总结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在理论知识上有效融合,还能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有效融合。二者的融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强化德育教育的最终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於清,唐莉红.伦理学视角下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1):91-96.
[2]刘拉新.浅析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