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海燕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输液室;上海宝山201900)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静脉输液 安全隐患
人体进入老年,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都不可避免地发生退行性变化。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在医院,老年患者占很大比例。许多老年患者都是反复发病而多次门诊输液治疗。因此针对老年患者特有的生理原因,解决门诊输液时存在的安全隐患,提供优质的老年护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护理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2019年1月-2019年5月在我院门诊补液室进行静脉补液的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的护理,总结出以下几个主要的安全隐患,并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实施了相应的护理干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9年1月-2019年5月共收治70岁以上的患者补液次数1146例,男625例,女521例,年龄最大103岁,由于感知觉减退不能清楚表达的699例占61%,其中无家属的389例占34%,输液故障的246例占21.5%,拔针后穿刺点按压错位造成皮下淤血合并顺手背淌血的68例占6%。
2 主要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2.1表达障碍。由于感知觉减退不能清楚及时表达自己的姓名、需求等。进入老年期后机体的生理功能和器官、组织、形态等方面,也呈进行性的退行性变化,出现一系列与衰老有关的生理改变。不同程度的低视力、听觉障碍、感觉迟钝使高龄患者出现表达障碍。(1)原因。①老年人的感知觉能力降低。老年人的视力、听力随增龄而降低,视觉灵敏性降低,调视功能减退,辩色能力减退。各种眼疾也影响老年人的视力。老年人由于感受声音的内耳退化,60岁以上老年人约1/3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80岁以上有1/2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智力也出现增龄型减退。②反应能力降低,如皮肤的敏感性降低,皮肤感觉迟钝,主要表现在触觉、痛觉、温觉减弱。(2)护理对策。①高龄患者尽量安置在卫生间门口,宽阔、行走方便的位置,利于他们安全的出入卫生间。护士在穿刺、加药前采取提问回答方式,即由护士问:“请问您的名字?”患者自行回答的查对方式,以防止老年人听力减退,产生误听误答而发生护理差错[1]。对于无法沟通的要门诊病历、社保卡、处方、电子处方、四对照后再进行治疗。②老年人机体反应迟钝,护士要多与患者沟通,主动询问患者有何不适,80岁以上患者门诊输液挂兰牌并加强巡视,细致地观察注射部位有无渗出、肿胀及输液反应。暖手袋温度是否过高,以防老年人皮肤敏感性降低而烫伤。
2.2高龄患者输液故障。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正常输液不能继续进行而暂时中断或因机体出现新的症状而减慢输液速度。(1)原因。①循环负荷过重。据调查[2],约83.12%的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关节炎、脑卒中老年痴呆、糖尿病等。老年人心肺功能都发生退行性变化,随着年龄增加,心肌收缩力下降,血管壁弹性纤维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对患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心脏储备力及心排出量降低的老年患者,即使是轻微的内外因素刺激也有诱发急性心力衰竭的可能。有的老年患者因长年患病性格急躁,反感长时间的输液,擅自调节输液速度而导致肺水肿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有的由于开始穿刺时针头斜面与血管壁相贴,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体位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快。而输液时滴速不当,易加重心脏负荷,诱发心脏疾患,引起心慌、胸闷等。②针头滑脱和移位。高龄老人补液由于输液速度慢、时间长,易感到疲劳,有的人会出现肌肉不自主运动,使针头移位;老年人肾小管的浓缩与稀释能力减退,导致尿液稀释、尿量增多,去卫生间次数增多。这些原因使针头容易滑脱和移位,导致溶液不滴。(2)护理对策。①高龄患者静脉补液时,护士应详细询问其身体状况,有无心肺疾患。根据药物物理化学性质和治疗要求及老年患者的体质等综合因素调节输液滴速。一般控制在20-60滴。在输液过程中,巡视护士要特别强调擅自调节输液速度所造成的危害,以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护士20-30分钟巡视一次,要随时调节输液速度。②一般老年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血管硬、脆、滑,静脉穿刺困难,皮肤松弛血管不易固定,输液中途容易发生漏针。老年人对疼痛肿胀感觉不敏感,很少自主在早期发现漏针,故穿刺成功后应用透明通气胶带固定穿刺点,该胶带粘贴牢固且透明,易于观察穿刺局部情况。并用夹板固定穿刺肢体以免滑脱。护士应加强巡视,细致地观察注射部位有无渗出、肿胀及输液反应,同时多询问患者,注意观察临床表现,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2.3拔针后出现皮下淤血并手背淌血。(1)原因。①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心血管疾病增多,活血化瘀药的大量使用,导致患者的凝血时间延长,如果患者按压时间低于5分钟,拔针后则不易凝血,②不同程度的低视力、感觉迟钝使老年人按压错位。(2)护理对策。①护士拔针后应告知静脉穿刺时,针尖在皮下前行少许后才进入血管,在皮下与血管壁上共有2个针眼,拔针后若只按压皮肤进针点,血管壁进针点未按压,血液将流至皮下形成局部血肿或瘀斑,叮嘱患者沿穿刺部位的走向进行按压,同时因老年患者凝血功能减退,建议按压时间适当延长,一般要求5~10min,拔针后切忌边按压边揉搓。②对于行动迟缓的老年患者护士应嘱其用手掌按压,即一手用力紧握另一手的穿刺部位,护士看其按压方法正确后方离开。
3为老年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有赖于护理人员高度责任心和熟练的技术,同时也离不开老年患者的信心与配合。
【参 考 文 献】
【1】 程凌燕,巨宝兰.我科在防范护理风险中的做法与体会.护理管理杂志,2008,8(3):56-59.
【2】 张键,伍爱婵.广州3个城区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分析.疾病控制杂志,2001,9(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