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了问题,才能够调动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在小学数学被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的质疑,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出质疑的机会,培养学生学习质疑的方法和技巧,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一开始的数学知识学习中,学生主要是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学习如何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之后,学生能够正确、独立的发现问题,并自主的研究问题解决方式,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问题意识培养从课题切入
课堂上的教学主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因此学生能够抓住课题进行提问,能够有效提升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1]。在学习《年、月、日》这一课程时,教师首先跟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引出年月日的话题,提出问题:“你们想了解年月日的哪些知识?”在课堂上把提问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学生思考之后会提问:“一年分为几个月?几天才算一个月?”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之后提出问题,此时此刻大脑思维处于积极运动状态,希望能够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从课堂教学主题入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的勇气,逐渐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爱提问、善于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能够帮助教师了解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开展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地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数学知识,改变传统对于数学知识虚幻、抽象的理解,学会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并站在数学的角度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2]。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适当的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例如在学习《认识小数》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结合买文具的具体生活情境,带领学生能够进行认识、阅读和理解简单的小数。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出商店的橱窗,其中有各种各样的文具,下面有不同的价格,教师带领学生认识这些价格,在标价牌上小数点之后的数字就叫做小数,例如圆珠笔3.5元,笔记本15.5元。通过观察学生们了解,每个小数的前面都有一个点,这个就是小数点。
但是小数点的存在非常重要,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小数点的位置写错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们则在本子上写出相应的数字,然后前后挪动小数点,查看数字发生的变化。最终发现小数点一旦挪动位置,数额的变化也会非常大,在现实中出现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结合生活实践开展教学工作,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就存在自己的身边,并且有可能随时出现影响我们的生活,从而拉近了数学跟生活实践的认知。通过数学课堂问题情景的参与,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
三、深入理解课本提出数学问题
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用的最多的是课本,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材料之后再进行质疑,通过课本中简单的文字表达,了解其中隐藏的数学问题,深入挖掘课本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3]。例如在学习《寄书》这一课程时,需要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独立自主的应用小数加减计算解决问题,正确的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进位和退位之间的关系。教师首先引入之前学习的知识点为学生出示一份菜单,其中不同的菜品有不同的价格,询问学生买一份青菜多少钱?买一份炒鸡蛋多少钱?通过问题的提出复习问题中小数点的含义,然后把本节课本中的情境图展示出来,在其中寻找数学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一共需要多少元?其中哪个更贵,贵多少?然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提出:“一共需要多少元?”然后让学生自己来探索计算方法。首先需要把其中的元转换成角进行计算,按照不同的单位分别向价值后,列出竖式进行计算。得出结果让学生自己分析解答是否正确。在课堂教学中按照教材内容一步步引导学生参与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能够把学生精读教材的欲望充分激发出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学习中去。
结语: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室要结合学生的生活时间和课堂教学内容,启发学生了解教师是如何进行提问的,为学生展示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数学知识中寻找疑点,从善于提问发展成为了解要问什么。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和鼓励,学习的知识比较难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探究,逐渐提升提问质量,提升数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惠芳.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4):64.
[2]李凤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67-168.
[3]刘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9(26):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