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提高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也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在核心素养下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就为我们的教育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在各个阶段的教育和各门学科的教育之间都不是相互分离的,互相之间都在相互影响,具体到高中数学的教育上,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要对高中的数学教育做出一定的改进,改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创造出高效课堂,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核心素养;教学方法;高效课堂
一、核心素养下对教育的要求
(一)核心素养下对教育的要求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六大素养.这六大素养就是我们教育工作“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的目标和要求.而这一过程,需要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各门学科的教育教学一起来完成,学生不可能一朝一夕形成这样的素养,这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多次反复、持续不断的过程.
(二)核心素养下对高中数学教育的要求
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下,结合高中数学的特点,对我们高中数学教育就有了基本要求.在高中阶段的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将会学习到数学中最常用到的基础知识,通过高中数学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认识到数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数学是基础,数学是非常重要的;认识到学习数学培养出来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对我们生活的帮助;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广泛的用途.通过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的理性思维方式有了一定的提高,形成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些将让学生的人生受益匪浅.可以看出高中数学的教育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高中数学的特点,高中数学的学习对学生的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创新、健康生活这几大核心素养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二、目前高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弊端
目前我们的教育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我们的教育只是为了最终的考试,过分地追求卷面的分数,追求升学率,我们的教育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成长时期更为重要的品行的教育.在严峻的升学压力下,学生背负了极大的学业压力,而教师也具有很大的教学压力,学生以分数为中心,教师为了完成教育目标,无法放开手脚,既要追求教学方法的变革,又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成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能妥协于成绩,在首先要保证成绩在现实中,忽视了对教学方法的变革.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在应试教育下过分注重分数而不在乎过程,使得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简单,教学过程中更多是教给学生如何能更快更准地记住知识,再用大量的习题来反复训练,加深印象,只为得到最后的分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具体到高中数学的教育中,针对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在教育中又面临着一些其特点的问题.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数学,还可以帮助物理、化学的学习,这就是数学学习为什么被如此看重.教师、学生各方面对数学有很高的重视程度,显然对数学的重视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也多是采取题海战术,这样的教学模式,课堂上的效果自然不好,效率低下.又因为,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很强的逻辑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注重对问题的分析、理解,不要对学生进行过度的指导而忽略对学生的引导,忽视了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从而造成了学生的严重缺乏自主学习能力,遇到问题做不到举一反三,没有创新精神,继而对数学产生厌烦情绪,体验不到数学的快乐,对数学提不起兴趣和热情,最后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样的教学模式,让教师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缺乏互动,缺乏交流,课堂显得十分沉闷,容易导致学生课堂表现不积极.
三、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一)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从事教育工作者为了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和教育思考中对教育进行的一种认识和要求,是教育工作者理想中的一种教学活动,也是有根据的理想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最高追求,具有前瞻性的特点.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地去实现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成就.因此,教师有一个正确的教学理念就显得十分重要,核心素养提供了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师应该首先转变成绩论,不把成绩作为评价和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不再用成绩来限制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表现其个性,兴趣发展.再者,教师应该明确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一定的兴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到快乐,收获成就感,激发出学生的全部潜力,发挥出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提高思维能力和自主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改变课堂气氛
由过于追求知识教学到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彻底改变高中数学课堂的面貌和氛围,让高中数学课堂变得内容丰富,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建造高效教学课堂,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这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是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不断努力的目标.因为数学学科其本身的特点,所有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感到枯燥、乏味,在课堂上也总是处在被动接受的位置,对数学缺少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让课堂生动起来,让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轻松起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教学一开始可以设置问题,制造悬念,使学生有强烈想要知道答案的欲望;教师还可以用数学家的故事和数学发展史来丰富课堂内容,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实物、教具模型等,让学生切身感受,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教材上的知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有很高的使用价值,让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有了生活的背景再去理解数学中的逻辑,容易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给课堂增添了一定的色彩,丰富课堂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从而使课堂效率有一定的提高.当学生再从课堂走到实际生活的场景中,学生将直接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在课堂上培养训练出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将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这正是学生发展核心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