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3期   作者:任莉
[导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自学、自律的良好生活习惯,在面对今后遇见的问题都能有条不紊、应对自如。
        摘要:化学不同于数学、语文这些学科,可能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在使用,但是化学实验不是在日常生活中想做就做的,而化学又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所以化学素养就让学生能够发现问题进而去探究和分析最终了解的一个思维方式,在传统的教学研究中仅仅是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研究,而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实行新的教学课程以来,显然已经不能涉及社会的发展需要,新课改以来的教学方向更加关注的学生本体身上,将学生作为教学的重心点和中心点。提倡学生进行自我学习、不断创新、发散思维,要求教师要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放下教师的架子走进学生之中,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化学素养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而对于化学来说,要求学生学习化学并不是说一定要培养成著名的化学家或者科学家,而是想让学生通过学习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可以从化学角度去看待,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理念,受用于今后的实际当中。
1.走进学生,让学生喜欢化学
        在新课改之前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绝对占有主导地位,教师只是带着学生跟着他的节奏来上课,教师怎样授课,学生怎么听,在这种教学的方式方法中,学生不可能有机会很好的表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不能在课堂中交流文化知识,教师与学生缺乏平等交流的机会,因此,教师应当放下架子要允许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质疑,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并能接受学生提出的观点,和学生一起去论证这个观点。而化学式一门实验性很高的学科,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更多的去尝试做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提高化学的趣味,例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那么铁、铜、铝等燃烧又能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通过实验也能让学生更容易的记住这些物质燃烧结果的不同。相对于那些繁琐的化学公式及化学符号,学生更加喜欢动手去做实验,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改变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中,化学教学老师往往被作为课堂的主体,高中生往往是在扮演着“旁观者”或者“聆听者”的角色,高中生只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传递,被强制性要求参与到教学课程中,这都将造成高中生对化学课堂的厌恶,成为学习化学知识的障碍,阻挡高中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进程,从而影响高中生的化学高考成绩。而新课程改革,就是为了打破高中生这一被动性的局面,让高中生可以翻身做主人,让高中生成为高考化学探究性试验课程的主体,增强高中生在化学试验课程中的存在感,加强高中生在化学试验课程中的动手能力。化学老师则是转变为高中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协助者、引导者和提问者。在讲课中给高中生一个主干思路,让高中生能进行自我思考、多次试验,让高中生自己在思考中进行试验探究,进而得出答案。

只有高中生能积极地参与到化学实验当中,才能更好的激发出高中生的学习潜能,才能让高中生能更好的学习化学知识,让高中生有足够的底气和自信,去勇敢面对高考压力,并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3.创设情境,加深学生理解
        在开展化学教学时,教师要能将化学知识更多的去和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来解释化学课本中的相关知识,这样也会降低化学知识的难度,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尤其在进行化学方程式讲解的时候,如果直接将方程式列示让学生去抄写和记忆,对学生来说很是抽象,但是如果通过化学实验来进行讲解时,就显得非常简单易懂。例如:2NaHCO3=Na2CO3+H2O+CO2,这个化学方程式讲的是碳酸氢钠加热变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这个实验教师可以转化成学生熟悉的日常用品进行讲解,通俗来讲这个实验就是讲对小苏打(2NaHCO3)进行加热就会形成碱面(Na2CO3),再将准备好的小苏打进行加热,让学生看到小苏打是怎样转变成碱面的。通过这样的实验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
4.探究实验,提升操作能力
        提高对高考化学探究性实验课程的重视度,不仅仅是对化学老师的要求,更是对高校的要求,仅仅依赖化学老师重视程度,是改变不了目前的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只有提高高校的管理层的重视度,积极改善现有的化学实验室设施设备,加大投入资金力量和师资力量,引入先进的化学实验设施设备,建立起系统化的化学实验室,让高中生都能有机会去参加化学实验,通过化学实验达到化学知识的熟练运用,锻炼高中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高中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化学教材中一个一个的化学方程式,演变为现实中的、可以碰触的,一个一个的化学小实验,在化学实验中对化学知识的淬炼,提高高中生化学知识学习能力,帮助高中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化学成绩。
5.基于生活,让学生体验化学的美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隐藏着化学理论,如电视中经常报道的“假酒中毒事件”,就是讲述非法商人利用工业酒精代替使用酒精,还有就是人们常说的氟利昂对臭氧层的影响,活性炭有过滤杂质的作用,将不熟的水果和成熟的水果放到一起可以加速水果的成熟等等,这些都是学习了化学知识,才能从实际生活发现这些现象,也能利用化学知识给生活提供一些小妙招,感受到化学的实际性。
总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自学、自律的良好生活习惯,在面对今后遇见的问题都能有条不紊、应对自如。同时教师也要不断的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研究出更加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罗萍丽.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研究-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研究[J]. 北京教育研究,2016,000(002).
[2]    王发臣. 转变学习方式,构建生态课堂——新课改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生态课堂的几点体会[J]. 求知导刊,2018,(20).
[3]    黄大敏. 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策略 ——以实验探究教学为途径[J]. 神州印象,2018,000(004):P.76-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