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之中,许多老师站在宏观的角度加强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新课导入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以高中数学教学为分析对象,了解新课导入的教学策略及要求。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导入;教学策略
一、高中数学新课导入重要作用
新课导入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教学环节的完成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需要抓住新课导入这一重要的环节,将丰富多元的教学内容融入其中,在吸引和鼓励学生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保障学生能够意识到高中数学学习的核心要求,进而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及发展,掌握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策略及技巧。学术界和理论界在对新课导入进行分析时明确提出,课前导入学生接触新知识的第一步,只有实现导入内容以及导入形式的丰富化以及多元化,才能够在体现学生主体价值的同时保障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让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真正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难度偏高,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果能够实现高质量的新课导入,那么对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将会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高中数学新课导入的教学策略
结合上文的相关论述可以发现,新课导入对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老师需要了解新课导入的具体要求,掌握恰当可行的导入策略及方式,在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之中摆脱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束缚,彰显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以及难点,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应用,保障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一)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把主要是指老师结合教材的实施条件,通过课题的分析以及研究来提炼出其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在前期教学目标的指导之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欲望,让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到整个学习状态之中,进而实现个性化的成长。与其他的导入方法相比,直接导入法对老师的要求较高,老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关注不同导入方式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以此来实现针对性的教学。
比如在学习弧度制时,老师可以直接引入新课问学生,以前我们在研究角的度量时规定,周角的1/350为1度的角,这种制度被称作为角度制,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常用的制度——弧度制,然后留出2~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了解弧度制的具体概念,鼓励学生实现角度制向弧度制的有效转变,掌握两种制度的换算技巧,进而实现个人学习能力和水平的综合提升。直接导入的形式能够实现开门见山,在吸引学生眼球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保证学生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及认知,进而结合个人已有的数学知识实现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
(二)悬念导入法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的学习难度偏高,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是一个较大的挑战,为了避免学生出现消极应对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的形式来保障学生以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悬念导入法以悬念制造为依据,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关注学生思维的启动,分析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情况,避免学生出现消极应对的情绪。比如在学习等比数列时,老师可以以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分析为依据,鼓励学生通过折纸来分析对折次数与纸张高度之间的联系。如果将纸张对折23次,那么实际的高度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相差无几,以此来保障学生产生求知欲以及好奇心。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之中,带着这一问题进行着重分析以及实践研究,提升个人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水平。由此可以看出,悬念导入法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老师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抓住新课导入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将悬念导入法融入新课导入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设疑导入法
设疑导入法属于一种创造性的导入形式,学生的学习动力源自于个人的疑惑,老师可以通过布置问题陷阱的形式,让学生在自主解答的过程之中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正确的解题方法。首先老师需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然后结合学生的矛盾对立观点,鼓励学生互相分析以及思考。最后,在引导学生产生兴趣之后导入不同的新课,这种循序渐进的课堂导入形式所发挥的作用较为明显,老师只需要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情况,给予学生更多力所能及的帮助,将巧妙设疑与学生的问题分析融为一体,鼓励学生自由发展和主动研究,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水平。
三、结语
高中数学新课导入对老师的教学能力要求较高,老师需要采取恰当可行的教学策略,关注不同导入方法的应用要求,在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及水平的综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