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桥梁预制构件厂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5期   作者:景强 刘利男 王启明
[导读] 摘要:由于在预制构件厂生产流程管控当中,更多的是依靠人工进行填报、统计、管控的老旧工作方式,对于从计划到原材进场与质检、生产工序质量监控、生产过程有效跟踪、生产结果必要分析,包括现场安全等方面仍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
        中建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摘要:由于在预制构件厂生产流程管控当中,更多的是依靠人工进行填报、统计、管控的老旧工作方式,对于从计划到原材进场与质检、生产工序质量监控、生产过程有效跟踪、生产结果必要分析,包括现场安全等方面仍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因此,建筑行业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营造高安全性现场环境与高精准的数据采集,达到对实际计划、物料、生产、进度、设备、人员等的高效管理势在必行。
        关键词:装配式桥梁;预制构件;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
        1.信息化平台概况及简介
        通过采集、存储、分析和处理预制件生产流程中各个阶段的生产要素数据形成管控信息,对材料、计划、质量、安全、进度等实现动态管理,以及对工程成本的实时监控。从而打造一款实用、适用、好用的软硬件结合一体的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平台。在计划流程中,采用自动计算等方式,使得工作流程得以简化,并将计划数据在项目完成后与实际生产进行对比,从而帮助工作人员进行分析在生产过程中,增加多道预警机制,有效的对生产工序、原材库存等多方面进行实时动态的把控对涉及到的工作流程中结合提醒功能,对工作人员进行实时的以及必要的时间提醒结合硬件将施工现场的安全性提高、将数据采集精细化、将管控做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2.功能分析
        通过采集、存储、分析和处理预制件生产流程中各个阶段的生产要素数据形成管控信息,对材料、计划、质量、安全、进度等实现动态管理,以及对工程成本的实时监控。从而打造一款实用、适用、好用的软硬件结合一体的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平台。
        2.1计划管理
        针对构件生产的生产计划与原材计划进行管理,由计划部制定计划后经过总包确认向分部下发构件厂当月生产效能,分部提报需求后由构件厂计划部将具体的生产任务下发到对应的生产线。同时根据项目构件编号的单品工程量核算形成原材计划,由建造部根据生产情况向物资部下发采购需求即日常需用计划。通过信息化有效跟踪生产情况,对计划与实际生产形成对比,从而辅助管理人员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等。
        2.2生产管理
        主要包含构件的基本信息管理、生产动态跟踪,以及对应的原材质检情况、工序质量监管情况,同时包含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等,是本套系统中的核心模块。
        根据不同构件类型对应的生产工序,从开始施工、到每一道工序的工序质检、到成品的入库与验收,跟踪所有构件的所处状态、以及过程中的安全整改、质量整改等,同时对设备的基本信息、报修情况、保养情况等进行管理。
        2.3库存管理
        本模块主要是对生产过程中的原材出入库、存储情况以及成品的出入库与存储情况进行管理,同时也可针对设备的进场与生产线分布情况。
        原材的采购是由物资部根据建造部提出的日常需用计划进行,以实际生产情况以及后续生产计划为依据的采购避免了采购盲目性与原材积压等问题的产生。入库后的原材提交到试验室进行质量检测,由于在入库时锁定了对应的构件,所以可以根据构件的生产情况自动扣除原材,实时展示库房内的原材存储情况。
        2.4其他管理
        在本套系统中,除了对构件从计划到生产以及进出库的管理,还包含部分日常办公应用模块。主要包含采用地理围栏技术实现的考勤签到以及灵活的外勤打卡、日常办公用品申领与用章申请、公司新闻与公告信息的发布、会议信息与学习资料的下发等。
        2.5系统设置
        系统设置中主要是针对系统的使用用户与权限、基础数据的管理。基础数据主要包含如数据字典、原材类型、原材管理、库房管理、生产线管理等应用于其他模块的基础信息。
        3.开发重难点分析
        由于软件开发周期的原因,开发需要提前进行,而全预制拼装的预制构件厂为全国首例,施工工序、周期、工艺等尚不能明确,所以各个板块提出对平台的需求时,考虑的都是最理想的情况,有时会脱离实际,这对软件的应用方面非常不利。这就需要软件的开发进行二次修改,在预制构件厂正常生产后,结合实际情况,重新梳理各个板块的需求,对平台的功能及操作进行修改,甚至新增、删除、重做等。
        4.具体方案实施步骤
        1)项目层面确定平台的定位,明确平台需要满足的功能,与软件开发人员初步对接,确定可行性;
        2)进一步与软件开发人员对接,进入正式开发阶段,收集平台各个板块的功能需求;
        3)软件开发人员根据功能需求,确定研发的可行性,如功能需求无法实现,反馈项目进行更改;
        4)确定平台具体功能,开发人员出具效果展示,请项目各版块进行确认、补充,正式确定平台的初步各项功能,正式开始研发;
        5)开发人员研发完成并完成内部测试后,交由项目进行测试并交底,项目各板块人员初步应用;
        6)各版块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平台提出修改意见,对接开发人员,进入二次开发阶段;
        7)开发人员根据修改意见完成二次开发后,再次交由项目进行测试,如果存在问题局部修改,项目开始正式应用;
        8)项目及公司对平台进行评价及验收。
        5.应用效果
        1)由于实际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的监控、安全的监管等多个环节需要进入到施工现场,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手机客户端的开发,可大幅度提高信息的准确性与实时性。
        2)区别于现有的手动制表、填报,信息化利用简单的配置功能,将有规律的数据进行汇总,从而在对应环节自动形成可用数据,在减少人工操作工作量的同时有效减少出错率。
        3)在同一个系统环境中,使各部门的工作情况一览无余,对各部门的协同办公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对每一条生产线生产情况进行跟踪,对每一个构件的质检情况、生产情况进行查看。
        4)所谓多级预警指的是针对同一个预警参数包含不同级别的预警信息,如对生产工序的理论完成时间进行配置,实际生产情况加之不同的参数级别,即可实现向构件对应的生产线当前工序的建造工程师、建造总监、以及项目经理进行预警。
        5)在构件的生产过程预埋RFID芯片,通过手持终端设备对外表相近的构件进行扫描,在起到区分作用的同时系统根据构件的基本信息、原材质检信息、工序质检信息、相关资料文件形成构件的出厂证明,对生产过程、存储阶段、后续预制构件的装配、桥梁应用情况的跟踪产生积极影响。
 
        平台APPRFID芯片扫描
        视频监控与人脸识别技术的引入,通过对设备的二次开发,监督施工现场的实时状况,以及对重大施工区域进行人员管控,当超出设定范围的人员进入时形成警报数据。
        结束语:
        当前,物联网技术与云平台技术日臻完善,其应用正逐渐普及。总体来说,在信息化技术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土木工程类项目正逐步向智能化管理与实践靠近。就装配式桥梁而言,一方面摒除了传统湿作业的弊端,另一方面也对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装配式桥梁项目为核心,以工程项目参与方需求为目标,构建装配式桥梁物联网云平台,可大幅提升工程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交互过程;项目参与方基于此平台亦可实现无缝交流。总之,装配式桥梁物联网云平台是项目参与各方的协同平台,平台通过划分权限功能,明晰项目参与方的责、权、利,强化对项目费用、进度和质量的控制,优化对项目合同、安全和信息的管理,达成为装配式桥梁项目增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工作推进情况[J].住宅产业,2018(01):47-50.
        [2]江雄.装配式立柱预制施工技术[J].中国高新科技,2018(08):60-63.
        [3]徐桂平.市政桥梁预制构件厂规划设计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08):231-234+25.
        [4]陈峰.装配式构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与实践[J].混凝土世界,2017(02):80-83.
        [5].北京市制定混凝土预制构件行业发展专项规划[J].混凝土世界,2011(03):22-25.
        [6]王宇.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组织方法及其优化的应用研究[J].建筑施工,2018,40(12):2202-2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