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评估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月3期   作者:杨可晗
[导读] 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评估。
杨可晗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四川成都 610200)
【摘要】目的 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评估。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院治疗的40例腹泻患儿,用数字表法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参照组用西医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和护理后,参照组的不良反应高于观察组,比值数据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结论 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提高了患儿的康复速度,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出现概率,推广使用价值高。
【关键词】穴位贴敷;护理干预;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是消化内科和儿科常见病症,每年发病例数都很高,对患儿生长发育造成影响,让患儿处于瘦弱、亚健康的状态中。小儿腹泻不及时处理会让患儿的肛周出现不良问题,还容易并发多种不良病症,降低患儿肌体免疫力。本次研究用西医治疗和常规护理与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形成对比,突出了后者治疗和护理的优势,提高了患儿治愈率,保障了患儿消化系统的正常性,提高了肠道中良性菌群的数量和作用力,详看下述。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院治疗的40例腹泻患儿,用数字表法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参照组男女患儿比例为14:6;平均年龄为(1.85±1.62)岁;平均病程为(2.47±0.28)天。观察组男女患儿比例为18:2;平均年龄为(1.71±1.25)岁;平均病程为(2.88±0.35)天。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排除患儿有其他疾病和身体不适等情况。两组基线资料(P>0.05),比较条件充足。
1.2方法
1.2.1参照组
西医治疗和常规护理:为患儿提供胃肠道粘膜保护剂等,对待脱水情况的患儿要根据其脱水程度为患儿提供口服补液或者静脉滴注补液,还要为患儿提供抗病毒药物(可以选择利巴韦林等药物)等治疗。同时配合常规护理,主要为遵医嘱为患儿提供药物,并为家属讲解注意事项、患儿臀部清洁方式等内容,重点关注患儿大便次数、颜色、量、形状等情况,还要定时为患儿测量体温,对患儿的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检查,并调整治疗方式。治疗时间控制在2周。
1.2.2观察组
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保留上组内容,然后实施穴位贴服配合护理干预,先准备好穴位贴,将丁香、吴茱萸、苍术、白胡椒适量研磨成药粉,用水调制成糊后放在穴位贴上,将其固定于患儿肚脐上,保障贴敷稳定性,每天在患儿临睡前进行一次,第二天早晨取下。护理人员要针对性展开护理干预,像患儿皮肤有无破损,要保障穴位贴敷时肚脐及周边皮肤的无菌性,做好肚脐和周边皮肤的消毒工作,并让患儿在贴敷前呈平卧位,并在贴敷后5-6小时后观察贴敷处有无皮疹等现象,如有要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处理,并告知家属用温水擦拭患儿,减少患儿肌体上的水分,还要对患儿饮食进行调整,尽量选择易消化的辅食,像香蕉泥、苹果泥等。护理人员要将中药穴位贴敷药理等告知家属,提高家属对患儿的保护能力,针对患儿的哭闹可以利用玩具等分散患儿的注意力,还要叮嘱家属保持患儿臀部、肛周皮肤的干燥和卫生,做好患儿保暖工作,根据天气适当增减衣物等。治疗和护理时间为2周。
1.3观察指标
在治疗和护理一周后观察两组出现的皮疹、腹泻反复、水疱等不良反应,详细记录并生成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方法,检验水准α=0.05,假如数据(P<0.05)那么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和护理后,参照组的不良反应高于观察组,比值数据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详见表1。
表 1 两组的不良反应对比[n(%)]
 
3  讨论
小儿腹泻在中医治疗中被归类到“泄泻”的范围,与患儿脾胃虚弱有关,脾脏虚则血不胜,血弱则气滞,让腹泻反复发生,影响患儿生长发育,降低了消化系统吸收营养的效果。穴位贴服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在西医治疗和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加强了治疗和护理的效力,利用了肚脐中的神阙穴,扩大了中药在神阙穴的作用力,让药物通过穴位渗透到肌体中,中西两方面的药物在患儿肌体中共同作用,大幅度缩短了小儿腹泻的时间,保障了患儿的肌体舒适感,减少了治疗和护理的压力[1]。
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减少了患儿口服药物的数量,利用了中医治疗中从肌理渗透药物的原理,让神阙穴针对患儿五脏六腑发挥作用,活络了患儿经络,保障了气血循环,促进了脾脏、胃部的运转,让脾脏更好的换化气血,促进了患儿进食后的效果。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保障了治疗和护理路径的良好性,保障了患儿吸收营养、排泄废物的正常性,加强了气血循环效果,减少了患儿肌体皮肤的破损面积,提高了患儿进行穴位贴敷的顺利度[2]。
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的操作更细腻,改善了家属对治疗和护理的焦虑感,提高了家属对患者护理的正确性。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减少了药物在患儿肌体中的沉积,提高了肌体代谢药物的能力,降低了药物的负面作用[3]。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为患儿康复提供了更大的帮助,获得了家属更多的认可。经过本次研究发现,治疗和护理后,参照组的不良反应高于观察组,比值数据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说明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价值更大,更好的保护了患儿的健康,减少了患儿的痛苦。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提高了患儿的康复速度,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出现概率,推广使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 林欣, 申蕾, 王爱春. 小儿腹泻的护理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 4(5):201-203.
[2] 王彦平, 王赖儿, 郝巧茸. 穴位贴敷配合针灸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J].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8, 16(2):79-80.
[3] 吴飞燕, 黄钊云.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风寒型咳嗽的疗效及护理[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 4(3):77-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