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引思”理念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途径探析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3期   作者:陈雪峰
[导读] 接下来将围绕让学引思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进行探讨。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授课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多关注了解学生,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让学引思的数学授课模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并且思考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高效率的完成课堂授课目的,有助于学生今后长远的发展。接下来将围绕让学引思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进行探讨。
        关键词:让学引思;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小学数学老师有必要重视小学数学课堂授课的模式,在授课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数学的奥秘,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课堂授课后作业的安排也有必要重视起来,作业安排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中的例题,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所以,怎么样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后作业的安排,对于小学数学老师来说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小学数学课堂授课中,让学引思的教学理念可以为老师提供借鉴[1]。让学就是指将时间以及机会交给学生,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数学的奥妙,成为学习的主人。引思就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带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授课的质量与效率。
        一、设置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有所欠缺,让他们通过主动的学习理解掌握内容有点困难,并且主动思考的能力也还不佳。所以小学数学老师在课堂授课中有着不容忽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老师要充分的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的内容,在数学课堂授课中安排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且积极主动的回答自己思考后的想法,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结束之后都可以有所收获,对所学的知识都有所了解与掌握[2]。就像在面对数学应用题时,老师要让学生先认真审题,然后观察题目中已给的数值关系,结合自己已学知识,思考解决这类问题的步骤以及方法,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再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学生讨论的状况,让学生遇到问题要及时的提出来,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进一步解决问题,在问题最终解决之后,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感悟,确保在以后遇到相同类型的题目时可以得心应手,最终使学生掌握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授课的质量与效率。
        二、有效引导,带领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还有所欠缺,如果在数学的学习中缺乏适当的引导,就不利于学生有效的进行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也不利于小学数学老师课堂授课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所以,老师的有效引导有着举足轻重不容忽视的重要性。老师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授课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效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授课的质量与效率。就像在因数与倍数的学习中,在课堂授课开始之前,老师可以先让学习看着课本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所了解,在安排几个题目让学生依据自己所理解的知识点进行解答,如果解答不出来,就让学生翻阅课本再次了解与学习,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要记录下来,在老师讲解的时候着重理解。老师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课堂授课,将练习题使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例如12的因数有哪些,已经学会知识点的学生会很快的将答案写出来,12的因数有1、2、3、4、6、12.但是能力较弱的学生会存在一些困难,这时老师有必要进行相应的引导,我们是不是可以将12除以1,将12除以2等等,依次寻找12的因数,并且得出结论,如果一个数可以被12整除,那么这个数就是12的因数。

再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方法寻找因数呢,还可以使用乘法,如1×12=12,2×6=12,3×4=12等等。”确保学生都已经了解与掌握因数的寻找方法后,老师再安排一些课堂小练习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且强调不要出现计算错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培养主动思考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数学课堂授课的质量与效率,可以说大有裨益。
        三、使用小组教学,提升思考活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授课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是“让学引思”教育理念的核心要求,可以有效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授课的质量与效率,有效的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授课中,老师一般处于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被动的接收着知识,这样的授课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导致学生不爱思考与研究,只知道一味的接受老师传输的知识,思考与创新能力得不到加强。所以老师数学课堂授课模式的创新有着举足轻重不容忽视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在授课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由讨论是一个不错的授课模式,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以及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所以,老师要选择合适的授课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像在学习图形的变换时,老师将每个小组都安排一些图形,小组之间通过观察与讨论,研究图形是怎么样进行变化的,是旋转吗,旋转了多少角度呢,变化之后的图形与之前的图形有什么关系等等,在讨论时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的提出来,最终每个小组都来汇报自己的感悟,这样的授课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四、注重与实践联系,深化知识理解
        数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目,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授课中,老师要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在传统的数学授课中,老师只知道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让学引思”背景下,老师要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思考与研究,有效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授课的质量与效率。就像在最小公倍数的学习中,老师就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公交来进行提问,假设1路车、3路车在同一起点出发,1路车每3分钟出发,3路车每5分钟出发。这两路车至少多久后又能同时发车呢?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3]。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中让学引思授课理念的优点毋庸置疑,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有效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授课的质量与效率,可以说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黄益萍.“让学引思”理念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黑河教育,2020(01):63-64.
        [2].杨丽芳.“让学引思”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甘肃教育,2019(09):115.
        [3].孙峰.构建让学引思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基础教育论坛,2018(25):15-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