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学在人类史上发展时间由来已久,但是人类个体间的特性和发展是多样化的。传统的班级制的授课方式无法照顾到不同学生学习物理时的个体差异,为了解决这种困境,于是提出物理教学的个性化教育。但如何在班级制的授课情况下完成物理学科的个性化教育将是本文的重点论述内容。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 物理教学; 教学实施
引言:个性化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相关理论为指导,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依据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让教师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帮助学生的独特个性得到充分且健康的发展。而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物理个性化教育的目标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老师在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的前提下,以多种方式互相结合、搭配的教学方式、科学合理的创设教学情景和条件,立足于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 个性化教育提出的背景
1.1个性化教育的现状
个性教育将人的个性看作人的一种财富和资源,况且对于一个健全的人来说,个性也是其健全人格的标志。若是能将学生的学习与人的个性相结合,必定可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充实。而目前国内外大量的学者和专家通过实验证明个性化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有极大的作用[1]。多年来的发展和研究使得个性化教育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成果。而且目前在我国新课改推行的背景下,个性化教育也有了国家政策上的鼓励和指导。
1.2个性化教育存在的意义
个性化教育在物理学科的推行除了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和更好的推进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之外,物理学科的独特性还使得个性化教育成为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同时在实行物理学科的个性化教育的过程中,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学校物理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了,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知识理解能力也获得了大的提升[2]。
2 个性化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1班内弹性分组教学措施
班内弹性分组是指在充分了解班级学生学习状况和个性之后,依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这种分组不同于学校内传统的的分组方式,不会按照学生学习成绩排名去分组,也不会让学生依据自己对班级学生的好恶分组。这种分组学习模式具有一定地时效性,根据课程需要适时调整。对于知识概念和理论的讲解采取集中教学,但在涉及到知识的探究应用时采用弹性分组教学模式。
比如在学习“电压和电阻”这一章时,当讲解概念性的知识时,可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此时所有人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一样。但在学习完这些基础知识内容之后,将进行“欧姆定律----电阻的测量”探究实验时,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对实验的操作能力也存在着差异。我们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再去进行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轴心.在教学结构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合作关系,既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个别或群体讨论与对话,又可以表现为学生之间的个别或群体讨论与对话这一过程是个性化教学的灵魂,教师要尽可能地有意制造认知过程中的障碍,如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立论,故意误导等,从而使学生在迂回曲折、历经坎坷的多向思维之后,获取知识.在教学技巧上,教师要尊重持不同观点或者是错误观点的学生,要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而等到下一次实验,需要去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时,可调整学生分组进行学习。
2.2探究性和研究性教学相结合教学措施
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都是注重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自我获得过程,自我理解过程。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问题的来龙去脉,追根溯源;而探究性学习是注重结论的寻求,发现新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根本。“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活动仍然是在教师精心安排实施,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是研究学习的主体。
让两种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更能适合不同学生学习相同内容。比如在学习“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老师只需要提供实验所需的器材以及讲清成像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过程,归纳实验结果,全部由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老师只做监督者就可以了。
2.3《电话》教学措施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运用学习小组合作讨论研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古代人的烽火台传递信息,到现代无线手机的信息传递,让学生积极参与,挖掘其与生活的联系,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电话的构造与原理主要分析方法与思想的设计。如何把声音信号变成电流信号,如何改变电流的大小?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想办法改变话筒的电阻,即老式电话的原理;可以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把运动变成电流,即现代话筒的构造,分析本质,学生理解起来才透彻。由于数字信号比较抽象,通过数字信号的趣味游戏,让学生小组设计游戏和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实现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学习。
初中物理课本中的“课外活动”和“小制作”模块要高度重视,在电学教学中,电路的连接是不可忽视的学习内容,要让学生多接触电学元件,让他们充分体验电路的设计和连接的过程,让他们在练习中,发现问题,理解物理原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4现象观察教学措施
观察教学法是自然科学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例如“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中所描述的,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从塔顶扔下,结果通过观察发现两个铁球竟然同时落地,从而证明铁球下落的快慢与铁球的轻重并无关系。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有目的、有意识的去观察,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调动全身的感官去留意周围的现象,并提出问题,通过观察或查阅资料去获得解决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当代教学的发展趋势,只有适应这种趋势,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灵活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结
个性化教学本质就是承认学生之间存在个别的差异性,对待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运用有利于各个学生发展的、适合每个学生各自特点的方法教学。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在学习中居于劣势。这样能使他们成长为不同类型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升日. 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D]. 江西师范大学, 2010.
[2]杨复欣. 个性化教育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方法初探[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