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谢丽燕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3期   作者:谢丽燕、邓福
[导读] 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对高中化学的教学策略进行了一些研究,提出了4个切实有效的建议,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提高学习化学的效率。
        摘要:化学是高中重要的理科课程之一,对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将核心素养的内容渗透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已成为高中化学教学发展的新趋势。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对高中化学的教学策略进行了一些研究,提出了4个切实有效的建议,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提高学习化学的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占主导的地位,明确了教育教学方向。根据国家要求是将核心素养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中,高中化学教学目标不仅是为高校和国家输送人才,更是培养学生终身的化学素养。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将其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中,结合知识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学习化学帮助人们认知世界和改变世界。高中化学是自然科学的入门基础,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高中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学生自身核心素养的基础。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落实必备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的培养,还要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思维,形成正确的化学核心价值观。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的核心理解就是从小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拓展思维,解决问题,有效地拓展视野,从而自学必备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创新意识。下面教学案例中提到如何让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案例: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让学生根据学案预习:酯化反应的条件是什么?人们烹饪鱼时有什么习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惯?通过教材介绍,学生初步认知是在浓硫酸的条件下进行酯化反应,然后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与家人交谈,了解到人们在烹饪鱼时,习惯添加一些醋和料酒,可以减少鱼腥味。这是因为醋与料酒反应产生乙酸乙酯,乙酸乙酯的香味掩盖了鱼腥味。通过这个例子不仅使学生能够将书本上的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知道了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去探究生活。
        二、落实以探究为主的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探究新知的必备技能,在教学中,化学实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教师应高度重视化学探究实验,在化学实验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化学知识。通过下面的案例阐述了实验教学主要以观察法,提问式,探究式等方法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现象挖掘问题,探究新知,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有效方法。
        案例: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验,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提出以下问题进行探究:1、钠与硫酸铜置换反应;2、钠与水置换反应;3、钠与水和硫酸铜混合反应;4、其它可能。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现象有:无色气体产生,产生蓝色沉淀并伴有黑色固体。根据现象大部分学生提出解释:1、气体产生是:2Na+2H2O==2NaOH+H2↑,2、蓝色沉淀是CuSO4 + 2NaOH == Cu(OH)2↓+Na2SO4,而黑色固体的产生让学生感到疑惑。此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原子守恒,能量变化以及物质的外观颜色进行分析,让学生提出各种假设和解释,各小组进行推理论证,最后会比较统一认为是Cu(OH)2被热分解为水和黑色氧化铜Cu(OH)2 == CuO+H2O。

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预设、论证、结论等探究活动,积极思考,思维发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根据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应该增加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机会。既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这种科学素养将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坚持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高中化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学习的知识可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以生产生活为背景,创设教学情境,因为情境具有真实性、情感性、知识性、针对性,使学生能够在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将生活经验作为一个有效的工具,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从而认识化学知识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案例: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的知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普遍,所以是高考常考的重要知识点,为了学生理解这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应用的利弊并且该如何去避免,可以创设以下情境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夏天给人的感觉就是热,所以冷的东西深受人们喜爱,引出三个问题:1、夏天,食物为什么容易腐败变质?2、为什么人们要使用冰箱?3、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了什么影响?问题的逐层深入,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通过学习这块的新知识,让学生懂得了应该如何去控制反应速率和限度,来优化生活,提高生产,降低损耗,真实的感受到了化学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学生通过掌握知识来解决问题,激发兴趣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着重加强基本概念及原理教学
        化学概念和原理属于化学学科最基本、最基础的内容,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要着重学生在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上的引导,让学生突破基于学科概念核心内容和主要知识点的零散无序的知识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透彻的分析和理解。
        案例:分类的方法,是我们从古至今,方方面面都会使用的高效的方法。分类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课本必修一第二章《物质的分类》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化学特别提出了这一方法。这章节内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通过分类法去学习和记忆种类和数目繁多的化学物质,进而培养他们的分类意识,方便了学生对元素、分散系以及相关化学反应类型等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方法有很多,往往各种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实施,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比如实验室条件、课时安排、学生因素的影响,因此要结合实际,因时选策、因材施策,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以便有效落实国家提出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和.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与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 
        [2]杨梓生.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L]].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 (8)。
        [3]吴新建,张贤金.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7(06)。
        [4]宋艳丽.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从形成化学思想方法开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06)。
        [5]王秀玉.浅议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探索[J].文理导航(中旬),2018(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