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职数学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3期   作者: 杨子敬
[导读] 近年来,国家增加了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同时也提出中职学校在教学中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应用型的人才。
        摘要:近年来,国家增加了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同时也提出中职学校在教学中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应用型的人才。但是,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在这些传统理念的影响下,中职数学教学实际情况并不是比较乐观。很多中职学校在开展数学教学中并没有将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与普通高中做区分,导致了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十分低效,不利于中职学生的个性形成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要提高中职学生全面的职业素质,中职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无疑是十分关键的。本文就在分析中职数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为提升中职数学教学水平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希望提升中职数学整体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对策;教学研究
1 中职开设数学课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及高校教育的显著区别,就在于中等职业教育重技能、重实践而轻理论、轻概念,所以中职教育的文化基础课往往不太受重视,而文化基础课中的数学课,虽然已被列为中职学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但却一贯是一门让教师头疼、令学生犯怵的课程。数学是学习专业课、提高文化素质以及个人修养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学好数学对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具有很大帮助作用。同时,通过对数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推理思维、逆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端正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并使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总之,中职教育教学中开设数学课,是一个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都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2 中职数学教育的现状
2.1 生源素质降低,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在20世纪早期,中职学校入学门槛高,选择出众的初中毕业生。因此,中职院校聚集了众多文化素质高的学生。但是,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以及家庭教育观念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家长期待子女拥有高学历,高考升学就成为家长们的选择,尤其是1999年高校扩招后,上大学变得越来越容易。中职学校失去了竞争优势,只能退而求其次,招录高中批次后的学生。这直接使得中职学校生源愈发减少,文化素质被迫下降。数学是一门对逻辑思维要求较强、高度抽象性的学科,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正因为此,数学学习对多数学生来说本身就很难,这使得很多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2中职教育的片面性使学生对数学教育缺乏正确认识 
        当今社会,“不入流的教育”成为中职教育的代名词,绝大部分的人认为中职教育是“无用教育”。之所以将子女送到中职学校,主要是为了避免子女过早进入社会,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坏”。其实,在家长心里,还是很排斥中职教育。就企业而言,中职学校培养了一批技能型的人才,企业可以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廉价的劳动力,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为了迎合企业的这种需求,中职学校往往高度重视专业课,安排大量的时间进行专业课程的传授,而对语文、数学、英语这类基础文化课程,开辟一小块时间授教,这种做法使得学生和家长形成错误的认识,对数学形成各种不正确的认识,使数学教育陷入困境。
3 中职数学教育策略
3.1 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启示数学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起着决定性作用,是有效激发学生自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催化剂,是决定学生学习意识的情感因素。奥苏伯尔学习理论中指出,创设宽松、愉悦的数学情境,能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继而萌生一种认识和理解的需要,最终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和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和相关活动,不仅使学生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有效提升数学知识获取和应用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参与意识、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时,可巧妙引入大数学家高斯小时候奇思妙想解答数学题的故事,以真正唤起学生对于数学的求知欲;在进行“向量的加法”一节内容时,可以要求学生到讲台上进行现场示范,通过一种学生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引入新内容,全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立足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只有借助于多样化的实例,构建知识之间的结构和关系迁移,实现趣味性和实践的融合,推进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自主学习”。
3.2 通过学习,提升专业知识技能
        首先,是学科的教学技能。教师首先要对自己所教学科有深刻的理解,对自己学生认知程度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才能很好地掌控课堂。这就需要教学有过硬的教学技能。二是深挖教材技能,教师有过硬的专业学科知识,才能去充分钻研和理解教材,才能将所教学科的各章知识点系统化,将各课之间的重点和难点有机整合,将教材之间存在的内在体系方面的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重要过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试知识与技能之间的有效衔接,为学生的纵深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深刻认识学生技能。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是学生个体的特点,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策略,达到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实现因材施教,保证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可能通过多种方式来完成,既可以通过平时观察,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对学生的了解,教师要把握好了解学生的方式与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从而为教学实践服务。
3.3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的教学评价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它起了导向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要注重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课堂教学评价包括两个方面: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在教师评价方面,传统的评价方面是粗线条的,它是按照一定的规则,直接对教师进行打分,通过分数的高低排序来“测量”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这种方式,只注重分数,以成败论英雄,不重视教师教学的过程,也忽视了教师之间的个体差异。这种评价方式肯定和现代的教育规律是相违背的。它不但不利于激励教师、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更加会扼杀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能力。所以,对教师有效的评价方式,应该首先要承认教师的差异性,遵循人的本性、发展性和多元性原则,不要太注重分数,而是要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情况,包括教师对评价结果的认可度和对教学评价中出现问题的改进情况等。在学生评价方面,我们也不能仅仅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众所周知,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如果我们现在也像传统的评价方式那样,仅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的唯一评价标准,那肯定是不适宜的。我们在对学生的评价中,除了数学考试成绩外,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的评价。
        结束语: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优化教学策略,这样才会更加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同时也能够使用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还需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应用可操作性较强的方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升中职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佳. 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
[2]刘洋.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工作的思考与对策[J]. 才智, 2019(13):101.
[3]仲飞. 浅谈中职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现状及对策[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