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复阳 王宝柱 董雅楠,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辽宁大连116001)
【摘要】目的:分析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阻肺的远期疗效。方法:取67例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使用无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3项肺功能指标均升高,观察组3项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阻肺,治疗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肺功能,远期疗效显著。
【关键词】无创机械通气;慢阻肺;远期疗效
慢阻肺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咳嗽、呼吸困难等是其常见症状,影响患者呼吸功能,甚至造成呼吸衰竭。因此,需要积极治疗。相关研究表明[1-2],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该病能有效提升患者肺功能,远期疗效显著。本文对该结论进一步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中选取67例进行研究,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开展,参与患者均知情。纳入标准:均符合慢阻肺诊断标准,患者均存在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存在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X线检查结果显示胸部扩张、肺气肿、肺大泡等。排除标准:①严重呼吸衰竭者;②合并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者。按照抓阄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27例男性,8例女性;年龄58-69岁,平均(63.37±3.73)岁;病程3-10年,平均(6.47±1.73)年。对照组25例男性,7例女性;年龄57-73岁,平均(63.53±3.63)岁;病程1-13年,平均(6.61±1.5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主要为使用相应抗生素、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给予患者氧气支持。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使用无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具体方式如下:(1)了解患者病情,观察其呼吸状况,根据观察结果设定呼吸机相关参数:选择S/T 模式,初始呼气压力、吸气压力分别设置为4cmH2O、8cmH2O;观察患者面部尺寸,选择大小合适面罩。(2)帮助患者调整合适体位,为患者佩戴呼吸机面罩,面罩应与患者鼻子等部位相贴合,以患者舒适感为度,避免面罩对患者面部造成过大压力,同时确保面罩不漏气;根据患者呼吸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呼气压力及吸气压力分别上调至5cmH2O、18cmH2O,并调节氧气浓度>90%,给氧流量调节至4L/min,呼吸频率根据患者具体呼吸情况进行调节。3h/次,3次/d,每日通气时间>9h。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包括咳嗽、气喘、咳痰等明显改善,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包括咳嗽、气喘、咳痰等有所好转,呼吸功能趋于正常;无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均未改善,呼吸依旧困难。
②评估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状况,通过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指标情况进行判断。
1.4统计学方式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结论
慢阻肺极易造成呼吸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该病与患者肺功能衰竭有关,因此需要进行针对性治疗。临床治疗慢阻肺多采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但随着病情发展,药物使用剂量增加,导致患者耐药性增加,不利于治疗。无创呼吸机采用面罩,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损伤,其通过增加患者呼吸末压力,提升患者呼吸功能,减轻患者呼吸肌压力,提升其呼吸肌功能,达到改善肺功能的目的。本研究将两者联合使用,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观察组肺功能3项指标高于对照组,说明无创呼吸机运行机理能有效减轻患者肺部负担,从而改善其用力肺活量等肺功能指标,提升肺功能。该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说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阻肺的效果。
综上所述,治疗慢阻肺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显著,能改善肺功能,有利于达到理想远期疗效。
参考文献:
[1]苏丽群. 全面护理对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J]. 2017, 11(2):693-694.
[2]陈锦暖, 陈美华, 吴雷. 无创呼吸机不同通气模式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