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教育模式的创新要求不断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程内容比较抽象,涉及内容比较广泛,而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教师需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应用
引言
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将日常生活中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可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生活情境教学是一种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模式,以此应用到教学活动各环节中,贴近生活化是该教学方式的特点,而生活化突出的表现为简单明了、灵活趣味性及丰富包涵性等,将其应用到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可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发现、了解、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为此,笔者探究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情境教学的应用现状,再进一步挖掘其具体应用策略。
1情境教学法概念
情境学习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让·莱芙教授和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在1990年前后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情境学习理念认为,学习不仅是一种个体性意义的心理构建过程,还是一个社会性、实践性的,以差异资源为中介的参与过程。知识的意义连同学习者自身的意识与角色都是在学习者和学习情境的互动、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过程中生成的。情境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的本质就是对话,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就是广泛的社会协商,而学习的快乐就是“走向对话”。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的引入或者利用教具等创设形象、生动的具体场景,引导学生参与到场景中来,通过学生的参与与体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为学生巩固知识。情境学习要求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相互联系起来,并且通过和其他受教育者的交流,提升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提高成绩,提升认识水平,改变认识方式。情境学习理论在不断发展之中,也开始在各个科目中运用起来,其在未来的学科教育中一定会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情境教学学习能够强化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相较于传统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来说,利用情境教学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2小学高年级数学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小学高年级数学情景教学的针对性不强
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当前数学教师至少需要负责两个班级的教学任务,这种师资分配方式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导致教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得不到位,在教学情境的设置中缺乏针对性。为了保证教学进度,教师会采用统一的情境教学模式,或者直接在网络上查找相应的情境创设方式,导致数学情境教学的开展受到影响。
2.2创设情境难度过大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进行情境设置时不能设置过于复杂的情境,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当超过学生认知水平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时,学生很难被老师设置的复杂情境所吸引,更加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学生在学习“正方体”时,老师为了能扩大学生的思维维度,设置了一个高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情境:“给你一张纸一支笔,你能用一笔写出一个回字吗?”学生是在老师设置情境后思考了,但是由于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很难解答这么高难度的问题,学生思考尝试后屡次无法成功,充满了挫败感,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
3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情境教学的开展途
3.1保证生活情境教学的有效落实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生活情境教学方式的优势,通过合理教学方式的应用提升生活情境教学效率。对学生来说,生活情境的营造是有趣的、生动的,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因此,教师在生活情境的创设中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仅要保证生活情境与数学知识的结合,还需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减法”教学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班级需要开展表彰大会,教师共准备了10份奖品,其中第一小组获得了2份奖品,第二小组获得了4份奖品,问还剩下多少奖品?”在学生答对的情况下就可以将这些奖品奖励给学生。为了得到这些奖励,学生会更乐于参与到计算中,从而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掌握减法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3.2从身边寻找适合学生学习的数学情境素材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上创设情境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情境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对于学生而言,选择学生身边的生活中常见到的例子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时,老师如果举例大家想一起去田野里放风筝,然后用班费去商店买风筝,有的风筝8.5元一个,有的风筝10元一个,有的风筝3.5元一个……举这种脱离孩子生活的例子学生很难进入老师设置教学情境中。但是如果老师用贴近生活的例子来创设情境,小明和爸爸一起去赶集,爸爸摘了很多果子,想要在集市上卖掉,桃1.2一斤,有30斤;李子1.8一斤,有55斤;杏5元3斤,有42斤;梨0.8一斤,60斤,请问爸爸去集市上如果都卖完一共能卖多少钱?桃、杏、李子、梨分别能卖多少钱?这种生活情境学生会经常遇到,学生一下子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积极的进行思考和运算,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
3.3利用多媒体深化情境创设
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在教育领域中开展了信息化改革,不断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各校都安装了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以进行更细致、全面的教育。在实践中,教师利用电子白板接入互联网可以将数学知识以动态的、趣味的方式呈现出来,加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高效性。
学生年龄较低,好奇心强,更喜欢具有趣味性的事物,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进行情境创设,从而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进行多媒体引用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性格、喜好来选择素材,抓住一切有利因素集中学生精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比如,在讲“比例尺”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地图,或者给学生发放一些地图,然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吗?在学生回答是“地图”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最想去这张地图上的什么地方呢?”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然后教师在向学生提出建议“现在同学们拿起自己手中的尺子,让我们一起量一下我们现在的地方距离你们最想去的地方有多长,然后再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算出距离你们最想去的地方有多远。”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产生了诸多效果和意义,将向学生呈现别开生面的数学课堂,课堂教学效果得以升华,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也得以加强。在今后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继续提升教学能力,创新教学策略,致力于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康新瑜.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19(34):125.
[2]杨会志.基于有效教学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以教学情境、问题提问研究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