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阶段,数学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展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就需要重视对问题导学法模式的应用。依靠问题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在独立探究中解决问题,结束教学。本文将以数学问题有效性的角度出发,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问题,做好知识拓展和教学设计,讨论数学教学对问题导学法的合理利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导学法;应用方法
前言:考虑到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就有很多教师在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旨在提高教学有效性。从众多教学尝试的结果可以看到,问题导学法是很不错的方法,有着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保障教学有效性
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做好问题的精心选择与设计,确保问题具备启发性、引导性,展现教学应有价值。试想如果问题不够理性,那么教学效果、教学质量自然得不到保障。教师要想用问题导学法获得良好教学效果,就需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实际追求。如在讲解《圆》的时候,教师就要考虑到哪些是不重要的,哪些是重要的内容。圆的起源其实重要性并不是很突出,教师可以重点讲解直线与圆之间的关系、圆周角知识点。教师要确保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正确的地方,处理问题,分析问题,掌握圆相关内容和知识。为了保障问题导学有效性,教师需要做好教学体系融合[1]。将其变成教学系统中的一部分,随后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大纲发掘难重点内容,体现教学难易度价值。
二、围绕学生设计问题
不论是什么类型的教学,课堂主体都是学生。教师在使用问题导学法的时候,一定要予以学生足够尊重,随后再设计问题。问题导学法的关键在于使用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2]。作为问题导学法的辅导者和指导者,教师一定要基于学生的成长需求、学习需求出发,设计出更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如学生无法解决问题,则给出适当指导,但重点仍旧要放在,让学生独立尝试去探索和获取答案。教师要突出学生课堂主体性,确保学生能够进入状态,享受学习。
三、结合实际设计问题
初中数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问题设置,选择对学生有帮助的教学思路,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问题导学法需要同时参考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教学问题,让学生更顺利的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掌握问题关系。将这种教学手段应用在数学教学当中,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能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在教学中,对教学成败影响最大的就是问题设置[3]。设置问题的时候,有这样几个点需要注意。首先,问题应当在教材教学内容范围,要体现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追求。此外教师还要将学生的数学水平、学习能力作为参考点,确保学生能够用独立、小组等方法解决问题,获得答案。最后问题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问题需要能够体现课本教学要求和内容。通过以上三点的考虑,可以最大化问题导学法模式价值。如学习《相似》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什么条件下图形才能够相似,以三角形为例。随后让学生顺着这个问题开始思考与分析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够深入其中。教师可以在提问的过程中,引出问题,帮助学生掌握与了解相似相关知识,掌握原理。结合学生回答时候给出的答案反应,考虑后续需不需要继续跟进问题,结合实际设置问题。
四、前后呼应问题
初中数学课堂上,合理使用问题导学法,目的就是紧密结合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把握问题规律,找到问题解决方法,将数学问题变成生活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许多难重点问题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解决与处理。当然教师一定要体现出问题的主次分明,问题必须首尾呼应,保障教学连贯性,确保学生学习便利。要从深层次学习知识,理解问题,保障学生学习效果。
五、拓展设计问题
教学并不是让学生掌握一个模板,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直接套用模板。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问题解决思路、学习方法。所以数学教学不能简单的局限于书本、材料上的问题和知识,而是要重视拓展。不仅在课内拓展,同时也要在课外拓展,为的就是丰富学生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对此,将问题导学法应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师需要做好知识拓展处理,提高问题有效性与价值,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过程中,反复检测与训练学生,做好学生问题纠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多元化拓展活动、拓展作业,确保学生能够深入掌握知识,提高知识活灵活用效果。
结语:初中数学教育的地位和价值是非常突出的,教师一定要处理好教学关系,保障教学有效性。教学中使用问题导向法是很不错的尝试,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考虑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学关系。基于学生条件和需求设计问题,保障问题前后能够紧密呼应。要做好知识拓展,保障教学成效,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应有作用与价值。
参考文献:
[1]何平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探究[J].科技风,2020(11):44.
[2]张晓琴.浅析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2020(11):63.
[3]李志平.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几何题型变式教学策略及课例赏析[J].中学数学,2020(08):24-26.